關于個人信息的法律規定(關于個人信息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為了保護個人信息權益,規范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據憲法,制定了個人信息保護法。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權益。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
個人隱私被侵犯怎么辦?
發生侵犯隱私的情況之后,受害者應當通過以下途徑來維權:
1、報警。侵權發生之后,報警是第一選擇,同時一定要抓住侵權者,絕對不能讓他跑掉。一旦跑掉,則很難維權。如果讓警察去抓侵權者,那太難了,而且還費時間,在抓不住侵權者的情況下,根本無法維權。
2、搜集相關的證據。報警一方面是看有沒有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是搜集證據,讓警察固定證據,這是非常關鍵的。
3、給侵權者發函,要求其停止侵權。發函的情況,前提是知道誰是侵權者,否則無法發函。
4、向法院提起訴訟進行索賠。這是在雙方無法協商解決的情況下,才選擇的途徑。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否則不會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個人信息權益,規范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權益。
民法典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是什么?
《民法典》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是根據《民法典》當中明確的說明,公民的個人信息是受到法律的保護的,不管是什么單位或者是個人,都不能夠通過非法的方式收集公民的個稅信息,并且傳輸和販賣他人信息。
一、《民法典》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是什么?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才能收集。
依據《民法典》的規定,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二、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條
【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個人信息的定義】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條 【個人信息處理的原則和條件】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并符合下列條件:
(一)征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現在公民的個人信息保護在我們國家《民法典》當中是有非常明確的規定的,如果有人通過非法方式搜集公民個人信息,并且將這些信息販賣給他人的話,那么是需要受到一定懲罰。
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的個人信息包括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
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個人信息包括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不屬于個人信息,但是如果能夠通過其他信息與其相結合識別出特定個人,則仍需遵守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規定。
《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用于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自然人身份。其中,“與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是廣泛的概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電話號碼等信息。同時,法律還規定,經過匿名化處理的信息不再屬于個人信息。匿名化處理在保留數據有效性的前提下,剔除了與個人身份相關的信息,避免信息泄露。因此,經過匿名化處理后的數據可以被企業自由使用或共享,無需受到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限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經過匿名化處理的信息能夠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出特定的自然人,則仍然需要遵守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規定。例如,某家電企業在銷售時對客戶信息進行了匿名化處理,但是客戶購買產品時提供的電話號碼和地址等信息,則能夠與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結合識別出特定的自然人,因此仍需遵守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規定。
個人信息保護法如何規定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保存和刪除?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在收集個人信息之前,應當明確告知個人信息的目的、范圍、方式和期限,并經過個人同意。保存個人信息時,企業應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毀損或者丟失。對于不再需要的個人信息,應當及時刪除或匿名化處理。
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了個人信息的范圍和匿名化處理后的規則。企業在收集、使用、保存和刪除個人信息時,應當遵循相關法律要求,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個人也應該注意自身信息的保護,避免信息泄露造成的損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十八條 個人信息處理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標準。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告知被收集個人信息的主體收集目的、范圍、方式和期限,并經過被收集個人信息主體同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哪些內容
收集、存儲等。根據查詢中華網信息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是為了保護個人信息權益,規范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據憲法法律,制定的法規,個人信息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下列關于個人信息保護說法正確的是( )。
【答案】:B、C
本題考查民法。
A項錯誤,《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A項表述是“不得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信息”,與法條表述相比,少了“非法”,因此,表述錯誤。
B項正確,《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網絡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
C項正確,符合《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
D項錯誤,《網絡安全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D項中表述是“以其他方式獲取個人信息”,與法條表述相比,少了“非法”,故表述錯誤。
故正確答案為BC。
根椐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并應當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條 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并符合下列條件: (一)征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規定個人信息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
法律主觀: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包括了以下相關內容: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不得通過誤導、欺詐、脅迫等方式處理個人信息。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四條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刪除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五條
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不得通過誤導、欺詐、脅迫等方式處理個人信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處理者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時應遵守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處理者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時應遵守哪些:合法、正當、必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于2021年8月2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為了保護個人信息權益,規范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權益。
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活動,適用本法。
第四條,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刪除等。
第五條,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不得通過誤導、欺詐、脅迫等方式處理個人信息。
第六條,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并應當與處理目的直接相關,采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
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于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第七條,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公開個人信息處理規則,明示處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第八條,處理個人信息應當保證個人信息的質量,避免因個人信息不準確、不完整對個人權益造成不利影響。
第九條,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對其個人信息處理活動負責,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處理的個人信息的安全。
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為了保護個人信息權益,規范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據相關法律制定該法。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權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活動,適用該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四條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刪除等。
第五條 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不得通過誤導、欺詐、脅迫等方式處理個人信息。
第六條 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并應當與處理目的直接相關,采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
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于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第七條 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公開個人信息處理規則,明示處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