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監督權是由哪個國家機關行使
監督權是哪個機關的
根據《憲法》的第一百三十四條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一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我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
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檢察監督從范圍上包括三方面:
(一)是對司法機關,具體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人民法院、監獄、看守所及勞改機關和勞動教養機關進行監督;
(二)是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進行監督;
(三)是對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監督。
另外,監督方式主要是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出庭支持公訴、糾正有關機關的違法活動和對案件提起上訴和抗訴。
二、公民的監督權包括哪些
監督權,是指公民有監督一切國家機關及國家工作人員的公務活動的權利。它是公民參政權中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國家權力監督體系中的一種最具活力的監督。
根據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于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于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所以,公民的監督權包括:
(一)批評、建議權;
(二)控告檢舉權;
(三)申訴權。
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的機關是哪個
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的機關是人民檢察院。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行法律。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相關法律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我國最高監督權的機關是什么?
我國最高監督權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他們行使對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的監督權力。
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對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的監督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其常委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代表全國人民行使監督權力,對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及其它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進行監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監督權力的形式包括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批準人選、預算和法律等,還可以采取質詢、詢問、視察、調查等方式。對于機關和公職人員的違法行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責令其改正或者給予處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權力,旨在加強對政府和公職人員的監督,促進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國家法律尊嚴和社會公正。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對企業和個人有沒有監督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主要行使對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的監督權。但是,在涉及到企業和個人違法行為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也有相應的監督權力,如針對食品安全、環保、稅務等方面的問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也會進行相應的監督和調查。此外,最高人民檢察院也是我國重要的監督機關之一,其對企業和個人的監督權力更為明確,可以對刑事犯罪、貪污受賄等違法行為進行立案偵查和起訴,并對行政機關和公職人員的違法行為進行檢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是我國最高的監督機關,行使對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的監督權力,促進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國家法律尊嚴和社會公正。在涉及到企業和個人違法行為時,也有相應的監督權力,以維護國家法治和社會穩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四條 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監察機關辦理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監察機關在工作中需要協助的,有關機關和單位應當根據監察機關的要求依法予以協助。第五條 國家監察工作嚴格遵照憲法和法律,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權責對等,嚴格監督;懲戒與教育相結合,寬嚴相濟。第六條 國家監察工作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強化監督問責,嚴厲懲治腐敗;深化改革、健全法治,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加強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
在我國司法機關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什么代表國家行使法律監督權
在我國,司法機關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人民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行使法律監督權。其他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得行使國家司法權。
法院行使司法權,主要審理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選舉案件等。法院包括普通法院、行政法院、特別法院、軍事法院等。中國的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各國的審級制度有所不同,有三級二審制(如前蘇聯)、三級三審制(如法國)、四級三審制(如日本)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四級二審制和法院獨立審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開審理、被告有權獲得辯護等原則。各國法官的產生,或是由國家元首或大法官任命;或是由立法機關、法官委員會、選民選舉。中國的法官一般由各級權力機關選舉產生。西方國家大多實行法官終身制、專職制、高薪制和退休制。
檢察機關的職責是代表國家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并監督審判活動等。但是有的國家不獨立設置檢察機關,將檢察官附屬在法院系統內,或歸屬司法行政機關領導。有些國家對檢察官實行一體化原則,所有檢察官受總檢察長領導。擔任檢察官一般有嚴格的資格限制,有的國家規定在其任命之前須任辯護律師或法官等職若干年。西方國家的總檢察長一般由內閣任命。檢察官的任命按國家公務員的規章辦理,享有與法官同等的法律保障。中國的檢察機關是從屬于國家權力機關,獨立于其他國家機關的法律監督機關,與法院平行。檢察人員由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任免,檢察長的任免報上級國家權力機關批準。
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的機關是哪個
法律分析:
依法對刑事訴訟進行法律監督的機關是:人民檢察院。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對于保證準確及時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尊重和保障人權,推進司法公正,都具有重要意義。立案監督。刑事立案監督的任務是確保依法立案、防止有案不立即違法立案。在立案階段,如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該立案偵查而不立案偵查的,有權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認為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后就應當立案。偵查監督。人民檢察院對偵查活動的監督主要通過審查批準逮捕、審查起訴來實現。如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后,公安機關對于逮捕的執行情況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如發現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要將情況通知檢察院。如發現該逮捕而未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建議公安機關提請逮捕,如公安機關提請逮捕的理由不成立,檢察院直接作出逮捕決定,送達公安機關執行。審判監督。檢察院對審判監督分為,對法庭審理活動的監督;對一審裁判的監督;對生效裁判的監督;對死刑復核的監督;對特別程序的監督。執行監督。對死刑執行額臨場的監督;對監外執行的監督;對減刑、假釋的監督;對執行機關執行刑罰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準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刑事立案監督權是由哪個國家機關行使
法律主觀:
人民檢察院行使刑事立案監督權。法律規定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進行監督,其中就包括對立案的監督。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在立案過程中沒有依照法定程序立案,或者沒有正確立案,不立案理由不成立,有權通知公安機關立案。
法律客觀:
《刑事訴訟法》第八條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后應當立案。
監督權是哪個機關的
監督權是憲法賦予公民一項政治權力,公民有權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公務活動,對國家和社會的各項事務享有監督權。那么您知道監督權是哪個機關的?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法律知識,下面一起來看看吧,相信會對您有所幫助。一、監督權是哪個機關的根據《憲法》的第一百三十四條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一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我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
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檢察監督從范圍上包括三方面:
(一)是對司法機關,具體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人民法院、監獄、看守所及勞改機關和勞動教養機關進行監督;
(二)是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進行監督;
(三)是對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監督。
另外,監督方式主要是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出庭支持公訴、糾正有關機關的違法活動和對案件提起上訴和抗訴。
二、公民的監督權包括哪些監督權,是指公民有監督一切國家機關及國家工作人員的公務活動的權利。它是公民參政權中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國家權力監督體系中的一種最具活力的監督。
根據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于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于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所以,公民的監督權包括:
(一)批評、建議權;
(二)控告檢舉權;
(三)申訴權。
三、監督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嗎監督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監督權是指憲法賦予公民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活動的權利,是公民作為國家管理活動的相對方對抗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行為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于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于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立案是由哪個部門決定的
由辦案單位決定是否立案。即這要看該案是由哪個單位辦理的,由公安機關辦理,就由公安機關決定是否立案,由檢察院辦理就由檢察院決定,依此類推。
刑事立案監督權是由人民檢察院行使。法律規定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進行監督,其中就包括對立案的監督。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在立案過程中沒有依照法定程序立案,或者沒有正確立案,不立案理由不成立,有權通知公安機關立案。
1、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人民檢察院,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3、國家安全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4、監獄及軍隊保衛部門,軍隊保衛部門對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行使偵查權。
刑事立案監督權是由人民檢察院行使。法律規定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進行監督,其中就包括對立案的監督。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在立案過程中沒有依照法定程序立案,或者沒有正確立案,不立案理由不成立,有權通知公安機關立案。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及其它行政執法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自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后;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決定將其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法律依據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五百五十八條
人民檢察院負責控告申訴檢察的部門受理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控告、申訴,應當根據事實、法律進行審查。認為需要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或者立案理由的,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負責捕訴的部門辦理認為公安機關立案或者不立案決定正確的,應當制作相關法律文書,答復控告人、申訴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后應當立案。
第八條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一百一十五條
公安機關對已經立案的刑事案件,應當進行偵查,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或者罪重的證據材料。對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對符合逮捕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依法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