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詐騙罪立案標準是什么(集資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集資詐騙的定罪標準是
集資詐騙的定罪標準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首先,集資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有關金融法律、法規的規定,使用詐騙方法進行非法集資,擾亂國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財產所有權,且數額較大的行為。這個罪名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要件:一是非法占有目的,二是使用詐騙方法,三是非法集資,四是數額較大。
其次,對于集資詐騙的定罪標準,需要注意的是,行為人必須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為人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使使用了詐騙方法進行了非法集資,也不能構成集資詐騙罪。此外,集資詐騙罪還要求數額較大,具體數額標準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情況進行具體規定。
最后,舉個例子來說明集資詐騙的定罪標準:某公司以高額利息為誘餌,向社會公眾非法集資,并將集資款用于公司的擴張和揮霍。如果該公司的行為被認定為集資詐騙,那么該公司的負責人將面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并需要繳納一定的罰金。如果集資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負責人可能需要面臨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刑罰。
集資詐騙罪立案要符合什么標準
集資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有關金融法律、法規的規定,使用詐騙方法進行非法集資,擾亂國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財產所有權,且數額較大的行為。
集資詐騙罪的立案標準:
1、司法實踐中:
(1)集資后攜帶集資款潛逃的;
(2)未將集資款按約定用途使用,而是擅自揮霍、濫用,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的;
(3)使用集資款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的;
(4)向集資者允諾到期支付超過銀行同期最高浮動利率50%以上的高回報率的。
2、集資是通過使用詐騙方法實施的。所謂使用詐騙方法,是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編造謊言,捏造或者隱瞞事實真相,騙取他人的資金的行為。
3、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必須達到數額較大,才構成犯罪。否則,不構成犯罪。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集資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有關金融法律、法規的規定,使用詐騙方法進行非法集資,擾亂國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財產所有權,且數額較大的行為。
集資詐騙的定罪標準是
集資詐騙罪的認定標準是:客體是公私財產的所有權和國家金融管理制度;主體是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客觀上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情形;主觀上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集資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法律分析:集資詐騙罪立案標準是: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對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集資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有關金融法律、法規的規定,使用詐騙方法進行非法集資且數額較大的行為。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第四十一條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1、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2、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集資詐騙罪的立案標準
法律主觀:
集資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
1.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
2.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法律客觀: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
第四十九條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二)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個人集資詐騙罪立案標準
個人集資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十萬元以上,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個人或單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達到一定數額的情況下,應予立案追訴。集資詐騙罪的認定方法主要考察行為人的目的和使用的方法,行為人必須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并采用欺騙的方式使人上當。
一、個人集資詐騙罪立案標準
1、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二)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
第四十九條[集資詐騙案(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二)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二、集資詐騙罪的認定方法是什么
1、考察行為人的目的,即考察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正常合法的集資行為,無論是否發生集資糾紛,雙方當事人在簽訂集資合同時,主觀上均不存在無償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或目的;而集資詐騙罪的行為人則在主觀上有占有他人集資款或物的故意,其與他人簽訂集資合同并不是為了履行合同,而只是作為一種詐騙的手段,因為在簽訂集資合同時,行為人已經具有了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
2、考察行為人集資的方法,即考察行為人是否采用了欺騙的方法。一般來說,正常合法的集資行為,并不需要采用欺騙的方法,也不會用欺騙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集資目的;而集資詐騙罪的行為人則必須使用欺騙的方法,使人上當,從而達到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
個人集資詐騙罪的定罪要件及證據要求是指在刑事審判中,對于個人集資詐騙罪的定罪所需滿足的條件和相應的證據要求。個人集資詐騙罪定罪的要件通常包括:一、被告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或者其他欺騙手段,誘騙他人提供財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編 分則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第一百九十九條?。▌h去)
集資詐騙罪的立案標準
一、集資詐騙罪的立案標準為:
1、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2、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3、攜帶集資款逃跑的;
4、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的;
5、使用集資款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的;
7、具有其他欺詐行為,拒不返還集資款,或者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的。
二、集資詐騙罪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公私財產所有權,又侵犯了國家金融管理制度。在現代社會,資金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不可缺少的資源和生產要素。
2、客觀要件
(1)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必須實施了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行為。
(2)構成本罪行為人在客觀方面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必須有非法集資的行為。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任何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其中,單位也可以成為本罪主體。
4、主觀要件
(1)本罪在主觀上由故意構成,且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即犯罪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將非法聚集的資金據為己有的目的。
(2)所謂據為己有,既包括將非法募集的資金置于非法集資的個人控制之下,也包括將非法募集的資金置于本單位的控制之下。
(3)在通常情況下,這種目的具體表現為將非法募集的資金的所有權轉歸自己所有、或任意揮霍,或占有資金后攜款潛逃等。
法律依據:
《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一百九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蛘叱龅盅何飪r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第二百條 單位犯本節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 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 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