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虛擬物品被騙立案標準(游戲虛擬物品被騙立案標準是什么)
虛擬物品交易被騙立案嗎
目前虛擬物品已經在法律上認定為個人財產之一了,也是受法律保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網絡詐騙案件都能報警立案,對因數額較小沒有達到3000元,尚不構成詐騙罪的報案只予以登記報案。當然,如果受害人眾多,騙子的手段惡劣也可能予以立案。
虛擬物品交易被騙,可以立案。被騙金額達到相應數額,不構成刑事犯罪,被作為治安案件處理,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根據數額大小,判處刑罰。
虛擬幣被騙也是可以立案的,如果被騙的虛擬幣數額在三千元以上的,那么構成詐騙罪,具體的處罰標準為:
如果行為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那么對行為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時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虛擬物品交易犯不犯法?不違法,國家規定虛擬商品也和真實的一樣,有流通性。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虛擬財產也可叫做虛擬物品,即無實物性質,通過數字或字符等方式存在的商品,稱之為虛擬物品。像大家常見的網游帳號、游戲中的裝備道具,都屬于。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游戲虛擬物品被騙立案標準
游戲虛擬物品被騙立案標準依據各省的具體規定,不少于三千元到一萬元之間。在受騙后,首先保存交易記錄,向客服求助,提供其需要提供的證明。比被騙財產的種類,數量,受騙的方法等內容,而且網絡欺騙,往往伴隨利用游戲平臺的漏洞實施,因此,提交完整的受騙經過,是很重要的,能夠引起運營商的重視,給與處理,在向客服求助未果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向游戲公司發出正式的通知,要求其解決。
詐騙罪的量刑是什么:
1、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網絡虛擬物品多少錢可以立案
法律分析: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000以上,屬數額較大,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游戲虛擬物品被騙立案標準
依據各省的具體規定,不少于三千元到一萬元之間。
在受騙后,首先保存交易記錄,向客服求助,提供其需要提供的證明。
比如,被騙財產的種類,數量,受騙的方法等內容,而且網絡欺騙,往往伴隨利用游戲平臺的漏洞實施,因此,提交完整的受騙經過,是很重要的,能夠引起運營商的重視,給與處理,在向客服求助未果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向游戲公司發出正式的通知,要求其解決(例如律師函、經公證的詢問信等),在給與一定時間后向法院提起訴訟,對象選擇游戲公司,要求其提供騙人者的真實數據,從而在法庭上形成對自己有利的條件,如果在庭審中確認游戲平臺存在漏洞,那么游戲公司就要賠償損失了
如果達到相應數額,盜竊游戲裝備等虛擬財產也構成盜竊罪。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如果有證據證明盜了裝備并且裝備的估價達到當地盜竊標準的話(一般是一千元左右),公安機關是會立案調查的。
以盜竊、盜銷各大網游公司網絡游戲賬號、游戲裝備等為主要特征的網絡虛擬財產盜竊行為正在呈現不斷擴大、升級之勢。這不僅嚴重損害了用戶的正當權益,并且給互聯網企業的正常運營構成了極大威脅。因此,網絡虛擬財產被盜的案件可以歸為盜竊罪范疇,事主可以向公安部門反映情況,但必須有兩種證明方可立案:一種是事主必須證明其確實擁有虛擬財產,另一種是有證據證明其虛擬財產確實被盜。如果兩種證明具備,而且找到疑犯,就可定罪。因為,目前全國人大還未就此立法,而且此種案件屬于特殊盜竊案,也就是此種犯罪可以按照盜竊罪論處。
網絡交易只是運用網絡手段進行的詐騙行為,形式不同,本質都一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游戲裝備被騙能立案嗎
法律分析:
根據法律規定,詐騙金額在三千元以上的,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如果被騙的游戲裝備價值達到標準即可立案。游戲裝備通常會被認為是一種虛擬財產財產,如果遭受損失可以先與游戲運營商進行申訴,減少損失。網絡游戲中的虛擬物品,不過是電腦主機的一段數據而已,一旦脫離游戲,虛擬人物以及虛擬物品就不存在了。這樣從某種意義上說,虛擬財產的價值并不屬于游戲玩家。“虛擬財產”被盜就面臨著取證困難,由于玩家和“網絡小偷”在網上大都不以真實姓名注冊,他們的個人資料缺乏真實性。作為受害人的你既要證明自己就是被盜者,又要證明“網絡小偷”就是網絡世界的偷盜者,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民事案件的核心就是證據。通過玩家之間的信任授權登錄賬號及密碼進行竊取游戲裝備。玩家在經常聯手玩游戲的同時,往往同時也建立了相互信任關系,也會將登錄賬號和密碼提供給對方幫自己升級、打怪、刷裝備,這樣的竊取行為被認為是授權行為,而不能認定為盜取行為。聯系游戲客服,請游戲客服查詢相關具體情況,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向游戲公司索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衍生問題:
如果網上被騙了錢怎么辦?
在網絡上被詐騙了的,應當保留好證據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受害人可以通過撥打110報警電話的方式報警,也可以到當地公安機關報警。根據刑法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