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不知道的隱名代理的責任如何承擔
在代理法律關系中,代理人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有哪些?a.委托書授權不明的,被代
法律主觀:
一、什么情況下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六十七條規(guī)定,代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代理事項違法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或者被代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未作反對表示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二、授權委托書中有哪些內容
1、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職業(yè)、現(xiàn)住址。如果委托人是法人的,則應寫明法人的全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情況。
2、委托的事項一定要寫得明確、具體。應當注意的是,在民事代理中,代理人受托的事項必須是具有法律意義的,能夠產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民事行為。
3、委托的權限范圍,是代理人實施代理行為有效的依據(jù),律師代書時一定要寫明確。在民事代理中,委托人授予代理人代理權的范圍有三種情況:
(1)一次委托,即代理人只能就受托的某一項事務辦理 民事法律行為 ;
(2)特別委托,即代理人受托在一定時期內連續(xù)反復辦理同一類性質的民事法律行為;
(3)總委托,即代理人受托在一定時期內辦理有關某類事務或某一種標的物多種民事法律行為。
在民事訴訟代理中,委托代理權分為兩種:
(1)一般委托,即委托代理人只能代當事人為一般的訴訟行為,如提出證據(jù)、進行辯論、申請財產保全等。
(2)特別委托,即委托代理人受托進行某些重大訴訟行為,如有權代理當事人承認、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有權提起上訴或反訴;有權與對方當事人和解等。
三、授權委托的注意事項
1、委托代理授權采用書面形式的,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權限和期間,并由被代理人簽名或者蓋章。
2、數(shù)人為同一代理事項的代理人的,應當共同行使代理權,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3、代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代理事項違法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或者被代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未作反對表示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4、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同時代理的其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的雙方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5、代理人需要轉委托第三人代理的,應當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認。
轉委托代理經(jīng)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被代理人可以就代理事務直接指示轉委托的第三人,代理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以及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
轉委托代理未經(jīng)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代理人應當對轉委托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委托第三人代理的除外。
6、執(zhí)行法人或者 非法人組織 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fā)生效力。
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對執(zhí)行其工作任務的人員職權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7、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jīng)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效力。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shù)姆秶坏贸^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
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8、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條 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網(wǎng)絡用戶利用其網(wǎng)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wǎng)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一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經(jīng)營活動的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四條 以買賣或者其他方式轉讓拼裝或者已經(jīng)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
民法典隱名代理的法律規(guī)定
隱名代理,又稱間接代理。指在代理關系中,被代理人隱名,直接由代理人與客戶簽訂合同,如電器產品的代理商制度。 如果被代理人的產品給買受方造成損失,則被代理人顯名,承擔法律責任,代理人也要承擔連帶責任。當被代理人無力賠償或無法賠償,由代理人墊付。
一、隱名代理包括兩種形式:
1、一是“本人身份不公開的代理”;
2、二是“本人身份公開但本人姓名不公開”的代理。
二、比較法上隱名代理
1、隱名代理為大陸法與英美法普遍承認。大陸法上,隱名代理規(guī)則為歐洲各國法律普遍接受。
2、以德國法為例,其為保護意思表示相對人的利益,使其能夠知悉自己的交易對手,故奉行代理中的公開原則。
3、據(jù)此,代理人代理行為時,應當以一定的方式使相對人知悉其所做的意思表示的法律后果不是由他自己,而是由被代理人承擔。
三、對于隱名代理的處理結果,可概括為兩個方面:
1、如果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存在代理關系的,則該隱名代理產生與顯名代理相同的法律效力,即第三人與代理人所訂立的合同直接約束被代理人和第三人。但是,有確切證據(jù)證明該合同只約束代理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2、如果第三人不知道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存在代理關系的隱名代理并非必然產生顯名代理的效果,而是要通過被代理人行使介入權或者第三人行使選擇權而形成相應的法律后果。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二十五條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托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托人與委托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是,有確切證據(jù)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第九百二十六條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與委托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托人不履行義務,受托人應當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是,第三人與受托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托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托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是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委托人行使受托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托人主張其對受托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托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托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托人的抗辯以及受托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授權不明的表見代理如何承擔責任
授權不明的表見代理中,如果合同的相對人有足夠的證據(jù)理由相信行為人是具有代理權的,此時代理行為是對被代理人發(fā)生效力的;如果相對人明知其沒有代理權限的,其代理行為無效,行為人與相對人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jù)《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條規(guī)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jīng)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效力。第一百七十二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一十四條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拍賣、變賣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依照下列規(guī)定清償: (一)抵押權已經(jīng)登記的,按照登記的時間先后確定清償順序; (二)抵押權已經(jīng)登記的先于未登記的受償; (三)抵押權未登記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 其他可以登記的擔保物權,清償順序參照適用前款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一十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xiàn)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xié)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協(xié)議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其他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協(xié)議。 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xiàn)方式達成協(xié)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 抵押財產折價或者變賣的,應當參照市場價格。
間接代理和隱名代理的區(qū)別
法律主觀:
間接代理和隱名代理的區(qū)別是,隱名代理以代理人以自己的名義行使,第三人不知道的代理形式。間接代理是以自己的名義為法律行為,行為的后果間接歸于委托人。一、間接代理和隱名代理的區(qū)別是什么間接代理和隱名代理的區(qū)別是:隱名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義而不表明被代理人身份,其法律后果先由代理人承擔再轉移給被代理人的一種代理形式,間接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義而不表明被代理人身份,其法律后果先由代理人承擔再轉移給被代理人的一種代理形式。而間接代理是代理關系的再次委托。因此間接代理中,被代理人一般不屬于隱名的情況。二、隱名代理處理結果是什么?對于隱名代理的處理結果,可概括為兩個方面:1.如果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存在代理關系的,則該隱名代理產生與顯名代理相同的法律效力,即第三人與代理人所訂立的合同直接約束被代理人和第三人。但是,有確切證據(jù)證明該合同只約束代理人和第三人的除外。2.如果第三人不知道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存在代理關系的隱名代理并非必然產生顯名代理的效果,而是要通過被代理人行使介入權或者第三人行使選擇權而形成相應的法律后果。三、隱名代理的構成要件隱名代理的構成要件:1.代理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2.代理人是在被代理人的授權范圍內實施隱名代理行為。3.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就知道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存在代理關系。4.無確切證據(jù)證明代理人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只約束代理人與第三人。該條規(guī)定一方面降低了隱名代理下代理人的責任和風險,另一方面突破了合同的相對性原理,使合同得以直接約束委托人與第三人。商務活動中,各方當事人不應拘泥于傳統(tǒng)的顯名代理,完全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代理形式,實現(xiàn)各自的目標。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六十一條
民事主體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依照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或者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應當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委托書授權不明的責任由誰承擔
法律分析:委托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jù):《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jīng)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效力。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shù)姆秶坏贸^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
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分析代理人在顯名代理,隱名代理,不披露本人的代理三種情況下的風險責任及責任大小。
顯名代理與隱名代理及不披露本人的代理的區(qū)別就比較大,主要是看有沒有出現(xiàn)被代理人的名稱或姓名。
隱名代理及不披露本人的代理, 區(qū)別就比較小,隱名代理公開身份而不公開姓名或名稱,不披露本人的代理不公開身份也不公開姓名或名稱。
在承擔法律責任方面:
1顯名代理的權力義務由被代理人承擔。
2隱名代理的權力義務也由被代理人承擔。
3披露本人的代理則可以由代理人承擔,當然,也可以由被代理人承擔。
委托書授權不明的責任由誰承擔
法律分析:授權不明,是指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授權表示不明確。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權限和期間,并由被代理人簽名或者蓋章。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五條:委托代理授權采用書面形式的,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權限和期間,并由被代理人簽名或者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