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業秘密罪立案難
侵犯商業秘密罪的認定
法律主觀:
對侵犯商業秘密罪的認定和處罰是:行為人有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等行為,情節嚴重的,會構成本罪,一般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法律客觀:
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證據認定問題 1.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侵犯商業秘密的舉證難。 這種舉證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為權利人的不配合。往往權利人對其擁有的商業秘密不愿提供作為證據,更不愿將技術信息送關相關部門進行鑒定,這就造成行為人侵犯商業秘密證據上存在問題。 2.對行為人泄露的信息是否屬商業秘密的鑒定問題。 如果具備鑒定的條件的話,有關技術信息應當委托專業權威部門進行鑒定。因為在審查行為人泄露的技術信息是否屬商業秘密時,往往會涉及很復雜的技術問題,法官對這類專業技術又知之甚少,如何來認定該專業技術屬商業秘密。在這種情況下,專業權威的鑒定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專業人員對專業技術的國內外最新情況比較了解,其通過對資料檢索并進行對比分析后得出的結論,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法官是中立裁判者,據以定案的鑒定結論必須進行當庭質證并聽取雙方意見后,結合其他證據進行全面審查判斷后決定是否采信。 關于損失的計算問題 中國刑法規定“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才構成犯罪,如何認定“重大損失”、什么是“重大損失”便成為區分罪與非罪的關鍵。“造成重大損失”是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必備要件。在刑事訴訟中,重大損失一般是指被害人由于犯罪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的物質損失,就侵犯商業秘密而言,刑法未對“重大損失”的含義明確界定和說明。在司法實踐中,商業秘密的“重大損失”的計算大致有以下幾種: 1.以商業秘密權利人因侵權行為遭受的損失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 商業秘密一旦被泄露,權利人的損失往往是無法彌補的。在刑事審判中普遍認為這種損失應當指實際損失,而實際損失既包括直接損失和權利人必然失去的現實利益。而且侵犯商業秘密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失不能僅僅以數額為標準,應當在重點考慮研制開發成本、利用周期、成熟程度、市場前景等直接因素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如競爭優勢地位的喪失、商業信譽的下降等 2.以侵權人因侵權行為獲得的利益作為損失。 這種損失的計算以侵權人未再向他人泄露為前提。對于將商業秘密出賣給他人的,以其出賣收入加上買受人使用后的獲利額為損失額;使用商業秘密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以其獲得的利潤為損失額。在計算侵權人所獲得的利潤時,不能簡單地以銷售額為獲利額,也不能以已生產的產品總價款乘以平均利潤率為獲利額。一般情況下,以銷售額乘以平均利潤率為獲利額較為妥當。 3.以不低于商業秘密使用許可的合理使用費作為損失。 這是一種以正常許可使用的費用推定損失額的計算法,但并不意味著侵權人就此取得了該商業秘密的合法使用權。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這也不是簡單地將商業秘密的自身價值等同于損失。商業秘密是無形財產,其與有形財產有重大區別。侵權人使用商業秘密的同時,并沒有排斥合法權利人的使用。況且,大多數情況下,侵權人實施盜竊等不法行為取得商業秘密后,不久就被發現、制止,給被害人造成的損失遠遠小于商業秘密自身的價值。
刑法第219條對侵犯商業秘密的處罰
法律主觀:
一、什么是 侵犯商業秘密罪 侵犯商業秘密罪( 刑法 第219條),是指以 盜竊 、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獲取的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侵犯商業秘密罪侵犯的客體既包括國家對商業秘密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商業秘密的權利人享有的合法權利。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 二、工商行政管理處罰 行政責任根據《 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25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權依法作出強制性處罰,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該規定為處理侵害商業秘密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關于侵犯商業秘密的若干規定》對此作了進一步規定: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認定和處理。所以,當企業商業秘密遭到侵害時,企業應當及時向工商部門檢舉,并提供相關的侵害 證據 ,要求工商機關予以查處。對于因職務行為而接觸企業秘密的國家公務人員,應當認為保守其所接觸的商業秘密是其法定的義務,當出現其侵害企業商業秘密的情形時,企業可向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結果不服的,再提起 訴訟 ;或者依據《 行政訴訟法 )第3條以及《 國家賠償法 》的相關規定,直接提起行政訴訟,要求 國家賠償 。 三、刑事責任 如因侵犯商業秘密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的,企業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由公安機關 立案偵查 。依據我國《刑法》219條的規定,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屬于“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3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 拘役 ,并處或單處 罰金 。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達250萬元以上的,屬于“造成特別嚴重后果”,以該 罪名 判處3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泄露公司商業秘密罪立案標準
泄露公司商業秘密罪立案標準:
1、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因侵犯商業秘密違法所得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3、致使商業秘密權利人破產的;
4、其他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情形。
違反相關法律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3、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或者應知以上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以上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以上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之一
【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商業秘密罪】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商業秘密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侵犯商業秘密最高可判多少年
侵犯商業秘密的最高刑罰為十年。
侵犯商業秘密罪判刑標準多少年
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商業秘密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侵犯商業秘密罪怎么舉證?
認定侵犯商業秘密罪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舉證:
1、犯罪對象是商業秘密;
2、犯罪行為表現對商業秘密的侵犯性;
3、危害的后果是造成商業秘密權利人重大損失。
侵犯商業秘密罪證據種類:
證據有下列幾種: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
由當事人提交的,主要有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制品。
侵犯商業秘密罪取證方式:
1、自行取證或委托律師調查取證
2、公證機關進行公證保全
3、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
4、申請法院調查取證
5、向工商行政機關申請調查取證
6、通過公安機關調查取證
在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中,公司“內鬼”利用不正當手段獲取,或向他人披露,或違反保密要求對外公開,是侵犯公司商業秘密最為常見的情形。可以說,侵犯商業秘密罪是公司員工在履職過程中面臨的刑事風險里一大較高發案率刑事犯罪。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侵犯商業秘密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侵犯商業秘密應當承擔的責任有:
1、民事責任;
2、行政責任;
3、刑事責任。
對于侵犯商業秘密,給他人造成損失的,要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承擔的行政責任則包括停止侵權行為、罰款以及沒收違法所得。侵犯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承擔刑事責任,可能判處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侵犯商業秘密罪立案標準如下:
1、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因侵犯商業秘密違法所得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3、致使商業秘密權利人破產的;
4、其他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情形。
侵害商業秘密的行為如下:
1、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綜上所述,侵犯商業秘密,給他人造成損失的,要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承擔的行政責任則包括停止侵權行為、罰款以及沒收違法所得。侵犯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承擔刑事責任,可能判處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一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或者其他應當保密的信息,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侵犯商業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侵犯商業秘密立案條件
侵犯商業秘密的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一、侵犯商業秘密的 立案 標準是怎樣的 1、根據2001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 經濟犯罪 案件追訴標準規定》第六十五條的規定:“侵犯商業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50萬元以上的; (2)致使權利人破產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2、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 管轄 的 刑事案件立案 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七十三條的規定:侵犯商業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1)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因侵犯商業秘密 違法所得 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3)致使商業秘密權利人破產的; (4)其他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情形。 二、 侵犯商業秘密罪 如何量刑 1、犯本罪處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并處或者單處 罰金 ;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屬于“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應當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屬于 刑法 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造成特別嚴重后果”,應當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3、單位犯本罪,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定規定處罰。 企業當中的商業秘密可以說關系著整個企業的發展,而對于其中的核心秘密,自然也是會采取多種措施加以保護。但在企業保護的同時,可能競爭對手也會有一定的行動,其中出現侵犯商業秘密的情況也就見怪不怪了。然而,對于這一行為,根據法律中的要求也是需要達到了立案標準之后,那么才有可能被認定構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