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鑒定完什么時候能拿到錢(工傷鑒定咨詢電話 24小時)
工傷待遇申請后多久能拿到錢到賬
法律分析:工傷傷殘鑒定結論下來之后,向所在地勞動部門提交申請資料(一 般有工傷認定書,傷殘鑒定報告,身份證復印件,銀行帳號等)申請工傷待遇, 待工傷保險基金審核之后,就會收到傷殘待遇的。時間一般為2個月左右。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二十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與工傷認定申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工傷等級鑒定下來,多久能拿到錢啊
工傷等級鑒定下來,一般要經過勞動能力的鑒定,和社保經辦機構的審核才能拿到錢。其中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的時間是職工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社保經辦機構審核通過后支付賠償金的時間則一般是兩個月左右。
工傷鑒定完什么時候能拿到錢
法律分析:工傷認定之后一般在一到六個月的時間內能拿到賠償。工傷鑒定后工傷保險基金應當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這部分費用在完成工傷鑒定,申請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費用后,一個月左右可以到公司賬戶,然后員工具體多久拿到賠償,取決于公司的效率。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二十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與工傷認定申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傷殘鑒定結果出來了多久能拿到錢
法律主觀:
傷殘鑒定下來了之后大概三十天內就可以拿到錢,對此法律并沒有明確的期限限制。如果單位沒有給員工繳納社保,并且不同意支付賠償;或者因為其他問題就賠償與單位發生糾紛的,則還需要通過勞動仲裁解決糾紛,這種情況下就不一定多久才能拿到了。
工傷鑒定下來后多久能拿到賠償金
工傷鑒定后一般需要六個月左右發放賠償金。用人單位在事故發生之日起三十日申請工傷認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工傷職工根據需要做勞動能力鑒定,根據傷殘等級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單位為工傷職工購買了足額的工傷保險的,則等工傷傷殘鑒定書下來后,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會在60個工作日內賠償給工傷職工或其家屬。
工傷賠償標準
(一)醫療費
1、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2、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簽訂服務協議,并公布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的名單。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分別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民政部門等部門制定。
3、經辦機構按照協議和國家有關目錄、標準對工傷職工醫療費用、康復費用、輔助器具費用的使用情況進行核查,并按時足額結算費用。
4、受害人獲得工傷事故醫療費賠償有前提條件,即除緊急情況外,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且其各項費用需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在滿足上述條件后,受害人可獲得醫療費賠償。
(二)康復費
賠償時,如當事人身體尚未康復,確需繼續治療的,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并予以賠償
對損傷經治療后體征固定而遺留后遺功能障礙確需再次治療的,或傷情未恢復的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后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后另行起訴。受害人在康復型醫院治療的,其醫療費用的賠償問題應區別不同情況予以處理:
1、受害人治療傷疾,一般應在普通型醫院治療。非治療傷疾所必須而選擇康復型醫院就診的,其醫療費用的賠償應按普通醫院治療同種傷疾的收費標準計算。
2、在普通型醫院就診治療后,經治療醫院批準轉至康復型醫院繼續治療,并確系治療傷疾所必須的,其醫療費應根據國家制定的康復醫院收費標準計算。經治療傷情平穩,但仍需繼續進行康復、對癥等治療的,經縣級或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可以在縣級以下的醫療機構或者門診治療。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五條
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
工傷鑒定過后還有多長時間可以拿到錢
工傷鑒定過后,一般在三個月內可以拿到錢。認定為工傷后,應當及時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部門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根據傷殘等級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關于工傷鑒定過后還有多長時間可以拿到錢的問題,下面我為您詳細解答。
一、工傷鑒定過后還有多長時間可以拿到錢
1、
工傷鑒定過后,一般在三個月內可以拿到錢。認定為工傷后,應當及時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部門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根據傷殘等級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
2、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六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第三十條 ,因工致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工傷職工的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自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次月起計發。因工死亡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自職工死亡當月起計發,其供養親屬撫恤金自職工死亡的次月起計發。
二、工傷索賠的程序有哪些
1、工傷報告程序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在工傷保險機構投了工傷保險的才有這個程序。
單位應當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確診之日起15日內,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提出工傷報告。
2、工傷認定程序
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工傷(亡)事故進行調查確定是否屬工傷的程序,這是一般工傷必走第一步。但用人單位書面認可為工傷的,又沒有投工傷保險的情況下,可以不走這一程序。
注意工傷認定的兩個時間:單位沒有提起工傷認定的,工傷者一定要在事故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部門提出申請。社保經辦機構調查認定后,書面通知單位及傷者。
3、工傷鑒定程序
工傷鑒定是在申請工傷鑒定的職工被認定為工傷的基礎上(即走完工傷認定程序后),在其醫療終結或醫療期滿之后,由縣以上勞動鑒定委員會對其進行的評定傷殘等級的行為。廣義的工傷鑒定包括勞動能力鑒定和致殘等級鑒定。窄義的工傷鑒定指致殘等級鑒定。
4、協商賠償程序
工傷鑒定以后,就可以依據鑒定的標準計算出賠償數額了。單位投了工傷保險的,就直接由國家工傷保險機構依據標準發放工傷保險待遇。沒有投保的(特指在工傷保險機構投保),則依據標準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
5、勞動仲裁程序
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不了的,則可以依據勞動仲裁法規提起仲裁程序。
6、法院審理程序
對勞動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對一審法院判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
7、執行程序
仲裁或者判決生效后,用人單位不支付賠償費的,則可以依據生效法律文書向法院執行局提起執行申請,由法院執行。
8、申訴程序
對生效判決不服的,則可以申請啟動再審程序。
發生工傷后,需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工傷職工或其家屬才能最終拿到工傷的賠償。而這其中,就包括了要進行工傷的認定、工傷傷殘等級的鑒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