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重組員工工齡怎么算(公司員工工齡計算方式)
原公司注銷工齡怎么認定
工齡一般是指勞動者工作的年限,工齡計算對勞動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關系到勞動者退休后的待遇問題,一些用人單位注銷后,會影響工齡的計算,那么原公司注銷工齡如何認定?下面由我為讀者進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識對讀者有所幫助。
一、原公司注銷工齡怎么認定
工齡一般是連續計算的,原公司注銷的,勞動者重新就業后,在原公司工作的時間也是應該合并計算在工齡內的。
二、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
第三十八條一般工齡系指工人職員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而言。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
第三十九條本企業工齡應以工人職員在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計算之,如曾離職,應自最后一次回本企業工作之日算起。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凡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動工作者,其調動前后的本企業工齡,均應連續計算。但解放前確因業務需要調動工作具有確實證明者,其本企業工齡,始得連續計算。
二、解放前在本企業工作,曾經被迫離職又回本企業工作者,如有確實證明,經工會小組討論通過后,并經勞動保險委員會批準, 其離職前與回本企業后的工作
時間, 可合并作本企業工齡計算。
三、解放后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派國內外學習者,其學習期間及調派前后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解放前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派國內外學習業務者,如有確實證明,除學習期間不計工齡外,其調派前與回本企業后的本企業工齡,得合并計算。
四、解放后因企業停工歇業或縮減生產,其工人職員經企業管理機關調派至其他企業工作者,其調派前后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被遣散的工人職員在該企業復工復業或擴大生產時,仍回本企業工作者,其遣散前與復工后的本企業工齡,應合并計算。五、企業經轉讓、改組或合并,原有工人職員仍留企業工作者,其轉讓、改組或合并前后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職。
六、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應全部作為本企業工齡計算。
七、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 在六個月以內者, 得連續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超過六個月病愈后,仍回原企業工作者,除超過六個月的期間不算工齡外,其前后本企業工齡,應合并計算。
以上知識就是我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工齡一般是連續計算的,原公司注銷的,勞動者重新就業后,在原公司工作的時間應該合并計算在工齡內。
公司被收購了員工工齡怎么算
法律主觀:
公司被收購后,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若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的,員工工齡可將在原單位的實際工作年限合并計算到工作年限中;若簽訂了新勞動合同的,工作年限要重新計算。
法律客觀: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企業更名后員工工齡怎么計算
法律主觀:
工齡是指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的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工齡的長短標志著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也反映了它對社會和企業的貢獻大小和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對于工作單位變更的情形下,工齡是否連續計算,目前主要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指企業依法辦理變更、合并、分立手續后,導致勞動者工作單位變動的工齡計算。這種情況下,勞動者的工齡應該連續計算,新的用人單位對于勞動者在前用人單位的工齡應承擔工齡責任,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另一種是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的工齡連續計算的問題。通常勞動者先后在兩個單位工作,但是這兩個單位間沒有法定的變更程序,也沒有法定合并或分立程序,從工商登記的法律程序上看不出兩個獨立法人有任何轉承關系。但是,這兩個獨立法人存在一定的繼承或接收的事實。比如新獨立法人的人員、組織機構、經營場地、業務構成、投資人等都是老獨立法人的,新獨立法人成立后,老獨立法人就逐步歇業,最終被吊銷營業執照;或者兩個獨立法人,其中一個獨立法人逐步接受另一個同時成立或后來成立獨立法人的業務、人員、設備,另一個同時成立或后來成立的企業法人逐步減縮業務直到歇業,最后被吊銷營業執照;或者同一個投資人,在一個企業經營到一定程度后,再注冊另一個企業法人,兩個企業法人并存,“兩個牌子一套人馬”,到一定程度后,組成人員也變成兩套人馬,原有的組成人員逐步分成了兩個團隊,分屬兩個企業法人。以上這些情況雖然在法律程序上沒有辦理變更、合并、分立的手續,但有變更、合并、分立的事實,因此,勞動者的工齡也應該連續計算。
法律客觀:
《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一般工齡系指工人職員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而言。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
公司破產清算員工工齡怎么算
法律主觀:
公司破產清算,員工的工齡是根據員工以其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來計算的。員工在該破產企業的工齡,也要計算在員工的一般工齡之內。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第三十八條一般工齡系指工人職員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而言。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三條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工資總額的計算應以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為根據。《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四條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一)計時工資;(二)計件工資;(三)獎金;(四)津貼和補貼;(五)加班加點工資;(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公司換主體工齡怎么算
法律主觀:
勞動合同主體變更勞動者工齡應當連續計算。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工齡是指職工自與單位建立勞動關系起,以工資收入為主要來源或全部來源的工作時間。
法律客觀:
《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10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單位已經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新用人單位在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計算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時,不再計算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公司重新設立一家公司,將原有員工轉入新公司,原勞動合同怎么辦,工齡怎么計算?
公司重新設立一家公司,將原有員工轉入新公司,這種情況,勞動合同應繼續履行,原工齡與轉入新公司的工齡合并計算。
附:《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三條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發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從老公司轉到新公司工齡怎么辦
您好,從老公司轉到新公司,如果是同一集團下的,工齡可以累積,如果不同公司,那要看新公司政策,一般為重新計算.也有部分公司按照實際上班即繳保日期計算工齡.這個指的是您在這個公司計算的工齡,非繳保工齡.
一、工齡計算公式如何算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規定,工齡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一般工齡系指工人職員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本企業工齡(通稱連續工齡)應以工人職員在本單位或若干個單位工作,按規定前后可以連續或合并計算的工作時間,如曾離職,應自最后一次回本企業工作之日算起。
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但計算連續工齡時不應包括一般工齡(一般來說,因個人原因間斷工作的,其間斷前的工作時間只能計算為一般工齡)。現在確定職工保險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備退休條件時,一般只用連續工齡。所以一般工齡現在已經失去意義。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以后,以實際繳費年限作為退休和計發養老保險待遇的依據,之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工作年限或連續工齡計算應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的規定計算,即“滿”一個周年才能算一年。
企業改制后的工齡應該怎么計算
賠償工齡工資,應該指的是經濟補償,按一年工齡合一個月工資的標準補償,不滿一年的,六個月及以上按一個月工資標準,六個月以下的按半個月工資標準。職工發生以下情況,其前后工齡連續計算: 1.凡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動工作、安排下崗者,調動、下崗(與企業保持勞動關系)前后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2.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派國內外學習者,其學習期間以及調派前后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3.因企業停工歇業或者破產,職工經企業管理機關調派到其他企業工作者,調派前后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4.企業經轉讓、改組或者合并,原有職工仍留企業工作者,其轉讓、改組或者合并前后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5.職工在疾病或者 非因工負傷 停止工作醫療期間,在6個月以內者,連續計算為本企業工齡;超過6個月病愈后,仍回原企業工作者,除超過6個月的期間不算工齡以外,其前后工齡應合并計算為連續工齡; 6.因工負傷或者職業病停止工作醫療期間,應全部計算為連續工齡; 7.轉入企業工作前的專門從事革命工作的工作年限和革命軍人的軍齡,均作連續工齡計算; 8.學徒在本企業學習期間,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臨時工、試用人員轉為正式職工時,其本企業工齡,應自最后一次進入該企業工作之日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