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如何保護自己(公司法人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財產)
公司法人如何保護自己
法律分析:1、在股東協議、合資合同和章程中增加相關免責條款;
2、依法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從事經營活動;對于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應提出明確拒絕并記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條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法對公司法人的保護
法律主觀:
公司法人保護自己的方法是,要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來從事民事活動。對于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后果由公司承受,但如果法定代表人有過錯的,公司擔責后可以向其追責。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五條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三條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并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在我國公司法人怎么保護自己?
一、在我國 公司法 人怎么保護自己? 1、如果被 刑事拘留 ,可 委托律師 了解案情、提供辯護;及時脫離與該公司的關系,日后看管好自己的 身份證 件勿亂簽名。 2、公司實際控制人把法律責任推給法人是正確的,因為法人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 3、公司的“法人”不是“人”,它是組織——也就是公司。你所說的法人,是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是法人的行使權利者,你可以以公司的資產或財產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 法人變更 流程 1、在公司登記所在地的工商局網站進行 公司法人變更 預約。 2、在公司登記所在地的工商局網站上下載相應的資料,并如實填寫。 3、帶上材料到工商局取預約號,交材料。 4、若材料有疑問或當地工商局還要求其他證明,則補充材料(一般下次來無需再預約)。 5、若材料無疑問或補充完畢并通過則領取變更通知書。 6、再規定時間去工商局領取新的 營業執照 。 7、到刻章公司刻制新的法人章。 8、帶著新的營業執照和所有印章到開戶行更換開戶許可證和印鑒。 注:五證分立的“原始企業”的法人變更需要順便辦理五證合一,需要準備的材料更多(比如五個證),所以會相對麻煩一些。 三證合一與五證合一的企業只需要去工商局進行變更法人即可,工商局會將 公司變更 信息同步共享給稅務、 社保 等部門。 《公司法》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 法規 和 公司章程 ,依法行使 股東權利 ,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 債權人 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 債務 ,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 公司債務 承擔連帶責任 。 法人變更還需進行許可證變更換。 取了新的開戶許可證和銀行預留印鑒之后,對一般公司來說,法人變更就完成了。可是若公司還有其他的證書,上面也標有公司法定代表人字樣的,比如ICP許可證(即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 經營許可證 ),食品經營許可證等等,那么在完成上述步驟之后你還需要及時去辦理這些證書的法人變更。另外,若公司有進出口業務,變更法人還需要去海關、外匯局等部門進行法人變更。這些變更所需要的材料無外乎也是上述“證明變更屬實的 證據 ”,是否還需要其它的建議向當地相關部門咨詢。 ICP許可證而且變更這些許可證的時間點一定要把握好,比如就ICP許可證來說,每年的1月4號至3月31號進行年檢, 如果沒有按時年檢或有違規和虛假信息,通信管理局將會吊銷你公司的ICP證,并且規定你3年之內不得再辦理ICP許可證。我們都知道公司的每一個許可證都是公司的某一些 經營范圍 的“通行證”,一旦被吊銷,就意味著這些經營范圍三年內無法繼續經營下去。所以變更許可證時一定要協調好年檢的時間,不要錯過了年檢。 注:辦理ICP經營許可證年檢通常需要20個工作日左右的時間。ICP變更需要30個工作日左右,當然,若想快一點,可以辦理加急。 公司法人和 公司法人代表 是有區別的,法人代表保護自己的最佳方便就是所有簽署的文件一定要一一過目。看管好自己的所有證件資料,切勿被心懷不軌之人亂用,侵害自身利益。如果發現公司經營有無法把控的經營異常問題,可以申請變更法人代表身份。
公司法人代表如何保護自己
法律主觀:
掛名法定代表人是有風險的,假設出了 民事責任 的話,由公司承擔該主要責任,作為掛名的法定代表人責任很少,自己有過錯的除外。假設出了刑事責任,涉嫌 單位犯罪 的話,掛名法定代表人要承擔刑事責任的。公司作為民法上一個獨立的實體,以自有財產對外承擔責任。 法人代表 只是對外代表公司,所有民事上的責任都是由公司來承擔,而不是法人代表承擔。如果這個公司出了什么問題,被查到后,首問責任人就是法定代表人。當然,不是說要承擔全部責任。 公司在依法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等材料上作虛假記載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由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法律客觀:
《 公司法 》第十三條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 公司章程 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并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您好我幫朋友在公司掛名字的法定代表人怎樣保護自己
掛名法人保護自己的方式如下:
1、在公司章程中對法定代表人職務權力盡可能予以約束,并且將生產經營的決策權、管理權規定給其他高級管理人員;
2、在簽字、表決之前,考慮清楚是否有違法包括不作為的情形,如有則投反對票;
3、自己保管好法定代表人印章,公司印章則明確由其他的專人保管。
掛名公司的法人代表,并不控制、管理公司,若公司管理不善,則法人代表當承擔較大風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十一條
民事主體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依照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應當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第一百六十三條
代理包括委托代理和法定代理。
委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
掛名法人怎樣保護自己
掛名法人的法律責任保護
1、在民事責任方面
掛名法人雖然是掛名,但在對外的法律效力上,掛名法人其實承擔著與非掛名法人一樣的法律責任。如果實際控制人操縱公司時存在虛構出資、抽逃出資行為,或者在訴訟過程中有隱匿、轉移資產,或未經清算擅自處分財產等行為,“掛名”法定代表人都要面臨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即使掛名法定代表人無論是否知情,但因公司對外借款或其他經營行為出具擔保文件,仍然需承擔法律責任。如果公司法定代表人失蹤或無法找到公司民事責任的承擔人,“掛名”法定代表人也將面臨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2、在刑事責任方面
實際控制人操縱公司實施經濟犯罪行為,比如詐騙銀行貸款、詐騙保險金、非法集資等情況,掛名法定代表人雖然未直接參與以上行為,但如果掛名法定代表人明知實際控制人利用公司實施以上犯罪行為,卻不加阻止,宴碰或放任實際控制人的行為,則掛名法定代表人很可能也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即使掛名法定代表人與實際控制人之間存在書面的關于“掛名法定代表人不參與經營和管理,也不承擔相應的責任”約定,該約定也只在雙方之間內部有效,對外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公司法人怎樣保護自己
關于公司法人如何保護自己,我國有一些相關法律規定。首先我們需要清楚,公司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履職的行為,由公司承擔責任,但是,法定代表人如果違反法律 法規 和 公司章程 的規定仍然可能承擔相應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責任。 因此,如果公司的損失是由于法定代表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公司章程的規定而造成的,即使法定代表人是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在公司對外承擔相關責任后,公司也有權就其損失要求法定代表人予以賠償。 對法律風險防范,我們有如下建議: 一、在 股東協議 、 合資合同 和章程中增加相關免責條款; 二、依法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從事經營活動;對于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應提出明確拒絕并記載。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五十條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掛名法人應該怎么保護自己
掛名法人保護自己的方式:
1、掛名法人與公司股東協商,要求撤銷掛名法人。
2、掛名法人辭職 。
3、積極行使法人權利,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4、向有關登記部門進行反映。
5、起訴。
但是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其可以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進行保護自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十三條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并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掛職法人代表如何保護自己
法律主觀:
掛名公司的法人代表,并不控制、管理公司,若公司管理不善,則法人代表當承擔較大風險,因此,可以采取下列方式降低風險: 1、在公司章程中對 法定代表人 職務權力盡可能予以約束,并且將生產經營的決策權、管理權規定給其他高級管理人員。 2、在簽字、表決之前,考慮清楚是否有違法包括不作為的情形,如有則投反對票。、自己保管好法定代表人印章,公司印章則明確由其他的專人保管。 法律依: 《民法典》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法律客觀:
根據《 民法典 》第61條規定: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