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能不能作為違法所得追繳
追繳違法所得的范圍根據什么規定的
一、追繳違法所得的范圍根據什么規定的
1、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2條、第13條、第14條、第19條對不予處罰的情形作了明確規定,公安機關對依法不予處罰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違法所得的,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有非法財物的,應當依法予以收繳。
2、《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2條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追究時效作了明確規定,公安機關對超過追究時效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不再處罰,但有違禁品的,應當依法予以收繳。
二、沒收違法所得程序是什么
1、人民法院受理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發出公告。公告期間為六個月。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和其他利害關系人有權申請參加訴訟,也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
3、人民法院在公告期滿后對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進行審理。利害關系人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4、審理結果
(1)人民法院經審理,對經查證屬于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除依法返還被害人的以外,應當裁定予以沒收;
(2)對不屬于應當追繳的財產的,應當裁定駁回申請,解除查封、扣押、凍結措施。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和其他利害關系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提出上訴、抗訴。
5、終止審理
(1)在審理過程中,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動投案或者被抓獲的,人民法院終止審理。
6、救濟方式
(1)對沒收違法所得或者駁回申請的裁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和其他利害關系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在5日內提出上訴、抗訴。
(2)沒收違法所得裁定生效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并對沒收裁定提出異議,檢察院向原作出裁定的法院提起公訴。
(3)原裁定正確的,予以維持,不再對涉案財產作出判決
(4)原裁定有錯誤的,應當撤銷原裁定,并在判決中對有關涉案財產一并作出處理。
違法所得予以追繳法律規定
違法所得予以追繳的法律規定是,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如果追繳不回,受害人可以找罪犯要求民事賠償。讓與人如未被判決有罪或還在偵查起訴階段,則其所取得不動產還不能稱其為贓物,也就談不上適用善意取得問題。
對于非法占有贓款贓物的,應該以侵占罪定罪處罰。所謂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犯本罪的,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
【犯罪所得、違禁品、犯罪所用物品的處理】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第六十二條
【從重處罰與從輕處罰】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追繳違法所得法律依據
我國法律規定,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1、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所謂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是指犯罪分子因實施犯罪活動,而取得的全部財物。
2、對于追繳和退賠的違法所得,如果是屬于被害人的合法財物,應當及時返還。
3、對于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沒收。
4、對于依法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私自挪用或者自行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 【犯罪物品的處理】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違法所得予以追繳法律規定
違法所得應該予以追繳沒收,違法所得的財物指犯罪分子因實施犯罪活動,而取得的全部財物,包括金錢或者物品,如盜竊得到的金錢或者物品,貪污得到的金錢或者物品等。判決后違法所得的追繳,是指在判決后,對于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都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其中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一律上繳國庫;而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則應當及時返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六條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第六十四條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刑事案件追繳違法所得的范圍
刑事案件追繳違法所得的范圍如下:
1、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贓款贓物及其收益,包括用贓款贓物投資或者置業因此形成的財產及其收益;
2、將贓款贓物用于清償債務、轉讓或者設置其他權利負擔,第三人通過惡意方式取得的涉案財物。
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區別是什么:
1、概念不同。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國家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進行立案偵察、審判并給予刑事制裁的案件。民事案件指發生在法律地位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爭議,當事人無法協商解決,而訴諸司法機關,請求由司法機關受理并就有關民事權利和義務進行廓清和界定的案件;
2、涉及的案件內容不同。刑事案件涉及的是犯罪行為。民事案件涉及的是有關財產權益方面的案件如合同糾紛,物權糾紛等以及侵權行為而發生的糾紛;
3、是否由國家主動介入不同。刑事案件一般都有國家刑事司法機關主動介入,受害人或者群眾報案、舉報后,公安、檢察機關即會介入偵查。然后由檢察院代表國家對被告人提起公訴,由法院代表法律進行制裁。民事案件一般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即當事人不主動向國家司法機關請求,國家司法機關一般不介入干預當事人之間的糾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四條
【犯罪物品的處理】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法院如何追繳違法所得
法院如何追繳違法所得
法院在追繳違法所得方面具有一定的程序和權力,具體操作需要遵循一定法律規定。以下是一些建議,但請注意具體情況可能需要根據實際法律法規進行調整。
正文:
一、立案程序
1. 報案: 如果有人涉嫌違法所得,首先應該向公安機關報案,啟動立案程序。公安機關會進行初步調查,并將案件移交給法院。
2. 法院受理: 法院在收到案件后,會進行立案受理,并通知當事人。法院對案件的受理是程序正義的開始。
二、追繳程序
1. 調查取證: 法院會進行調查取證,確保案件的事實清晰明了。這可能涉及到財務調查、資產調查等手段。
2. 裁定追繳: 如果法院在調查取證后確認存在違法所得,將會裁定追繳。裁定應當詳細說明違法所得的數額和來源。
三、執行程序
1. 執行程序開展: 法院在裁定追繳后,將啟動執行程序。執行程序主要包括查封、扣押、拍賣等手段,將被追繳的財物變現。
2. 公告程序: 法院會在執行程序中通過公告,通告當事人和債務人有關追繳事項,確保透明和公正。
綜上所述:
法院在追繳違法所得方面遵循一系列程序,包括立案、追繳、執行等步驟。法律依據主要體現在刑事訴訟法和執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在整個過程中,法院會確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在追繳違法所得的程序中,刑事訴訟法是基本法律依據。特別是第三百一十二條規定了追繳程序的相關規定。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行法》: 在執行程序中,執行法是法院進行追繳的主要法律依據。特別是對查封、扣押、拍賣等手段的操作提供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