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侵權認定方法(發明專利侵權認定的原則)
專利侵權的判斷標準
一般專利的侵權認定的判斷標準有三種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對比侵權。第二個方法是相同侵權。第三個方法則是等同侵權。
【法律分析】
一般專利的侵權判斷有三種方法:第一個就是對比侵權。通過對申請的專利的各個特點與其被告侵犯專利的人所做的東西進行逐一比對,看看有多少特點是一樣的,如果通過判斷發現幾乎一模一樣,那不用說,肯定是侵犯專利權了,但是如果經過比對發現只有較少的部分是相似的,那么則不會構成專利的侵權行為。第二個方法就是相同侵權。相同侵權指的就是被侵犯的專利上所寫的技術特征的方案與被告侵犯的專利上所寫的一模一樣,或者包含了侵犯的專利中所有的技術特征等等都是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專利權。第三個則是等同侵權。等同侵權是基于對比侵權和相同侵權都不成立的基礎上所需要進行的步驟。等同侵權是指利用別人專利中相同的手法做的一個類似的東西出來。根本沒有再經過自己的腦力實現的。通過這三種對于專利侵權的判斷,一般就可以對專利是否被侵權有了一個很明確的標準。專利是別人辛辛苦苦想出來,做出來的,我們不可以就這樣竊取別人的勞動成果,這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也會讓自己的良心有愧。如果我們實在需要該專利,應該通過專利人,向其詢問怎么才能使用他的專利,而不是直接竊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三十五條 發明專利申請自申請日起三年內,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申請人隨時提出的請求,對其申請進行實質審查;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請求實質審查的,該申請即被視為撤回。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自行對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
如何認定發明專利侵權
法律分析:具體為以下侵權的行為,則認定侵權:
1、未經許可制造專利產品的行為;
2、故意使用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3、銷售、許諾銷售未經許可的專利產品的行為;
4、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許諾銷售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5、進口專利產品或進口依照專利方法直接得的產品的行為;
6、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7、冒充專利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四十五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改編、翻譯、注釋、編輯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六)使用他人作品,未按照規定支付報酬的;
(七)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其表演的;
(八)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并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
(一)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的;
(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的;
(三)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四)未經表演者許可,對其表演制作錄音錄像出版的;
(五)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制作的錄音錄像的;
(六)未經廣播電臺、電視臺許可,復制發行其制作的廣播、電視節目的;
(七)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發明專利侵權怎么認定
法律分析:一:確定被控侵權產品(含方法,以下均相同)的相應技術特征。也就是根據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征,對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征進行對應的分解。
二: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即首先要明確專利權人請求保護的是什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
第二百一十四條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五條 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第二百一十六條 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專利侵權如何判定
法律分析:判定專利是否構成侵權的步驟:(1)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2)確定被控侵權產品的相應技術特征;(3)將經過分解后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征與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征進行一一對應的比較,來確定是否侵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
第四十五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改編、翻譯、注釋、編輯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六)使用他人作品,未按照規定支付報酬的;
(七)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其表演的;
(八)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并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
(一)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的;
(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的;
(三)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四)未經表演者許可,對其表演制作錄音錄像出版的;
(五)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制作的錄音錄像的;
(六)未經廣播電臺、電視臺許可,復制發行其制作的廣播、電視節目的;
(七)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論述侵害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行為的認定
一、如何判定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侵權?
(一)侵權判定的比較
1、進行侵權判定,應當以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全部技術特征逐一進行對應比較。
2、進行侵權判定,一般不以專利產品與侵權物品直接進行侵權對比。專利產品可以用于幫助理解有關技術特征與技術方案。
3、當原被告雙方當事人均有專利權時一般不能用雙方專利產品或者雙方專利的權利要求進行侵權對比。
4、對產品發明或者實用新型進行專利侵權判定比較,一般不考慮侵權物與專利技術是否為相同應用領域。
(二)全面覆蓋原則的適用
1、全面覆蓋,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將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必要技術特征全部再現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一一對應并且相同。
2、全面覆蓋原則即全部技術特征覆蓋原則或字面侵權原則。即如果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特征包含了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則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3、當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征采用的是上位概念特征,而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采用的是相應的下位概念特征時,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4、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在利用專利權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征仍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此時,不考慮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效果與專利技術是否相同。
5、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對在先專利技術而言是改進的技術方案,并且獲得了專利權則屬于從屬專利。未經在先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從屬專利也覆蓋了在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三)等同原則的適用
1、在專利侵權判定中,當適用全面覆蓋原則判定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不構成侵犯專利權的情況下,應當適用等同原則進行侵權判定。
2、等同原則,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中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技術特征經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保護的技術特征相比,從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經過分析可以認定兩者是相等同的技術特征。這種情況下應當認定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3、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也包括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必要技術特征相等同的技術特征所確定的范圍。
4、等同特征又稱等同物。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中,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技術特征,是專利權利要求中相應技術特征的等同物:
(1)被控侵權物中的技術特征與專利權利要求中的相應技術特征相比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產生了基本相同的效果;
(2)對該專利所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通過閱讀專利權利要求和說明書,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技術特征。
5、等同物應當是具體技術特征之間的彼此替換而不是完整技術方案之間的彼此替換。
6、等同物代替包括對專利權利要求中區別技術特征的替換,也包括對專利權利要求中前序部分技術特征的替換。
7、判定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中的技術特征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征是否等同,應當以侵權行為發生的時間為界限。
8、適用等同原則判定侵權,僅適用于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中的具體技術特征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相應的必要技術特征是否等同,而不適用于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整體技術方案與獨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技術方案是否等同。
9、進行等同侵權判斷,應當以該專利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為準,而不應以所屬領域的高級技術專家的專業知識水平為準。
10、進行等同侵權判斷對于開拓性的重大發明專利確定等同保護的范圍可以適當放寬;對于組合性發明或者選擇性發明確定等同保護的范圍可以適當從嚴。
11、對于故意省略專利權利要求中個別必要技術特征,使其技術方案成為在性能和效果上均不如專利技術方案優越的變劣技術方案而且這一變劣技術方案明顯是由于省略該必要技術特征造成的應當適用等同原則,認定構成侵犯專利權。
12、在專利侵權判定中下列情況不應適用等同原則認定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
(1)被控侵權的技術方案屬于申請日前的公知技術;
(2)被控侵權的技術方案屬于抵觸申請或在先申請專利;
(3)被控侵權物中的技術特征,屬于專利權人在專利申請、授權審查以及維持專利權效力過程中明確排除專利保護的技術內容。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十九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將在中國完成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應當事先報經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進行保密審查。保密審查的程序、期限等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執行。
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有關國際條約提出專利國際申請。申請人提出專利國際申請的,應當遵守前款規定。
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有關國際條約、本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處理專利國際申請。
對違反本條第一款規定向外國申請專利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申請專利的,不授予專利權。
專利侵權怎么認定
判定專利侵權的標準:
1、專利相關權利遭受了實際的損失;
2、行為人的侵權行為與專利權受到妨礙具有法律意義上的因果關系;
3、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生產經營的目的。
【法律依據】
2024年6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后,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