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可能成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有哪些(依法可能成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有)
刑事案件庭審過程中的訴訟參與主體有哪些
刑事案件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案件類型。不同的案件都有各自的訴訟主體。而刑事案件的訴訟主體就簡稱為刑事訴訟主體。刑事訴訟主體往往享有一定的訴訟權利,并且也還具有自身獨立的訴訟地位。那么,刑事案件庭審過程中的訴訟參與主體有哪些?下面就由我為您整理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刑事案件庭審過程中的訴訟參與主體有哪些(一)國家機關 : 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
(二)當 事 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被告訴訟幫助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三)其他訴訟參與人 : 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員、翻譯人員刑事訴訟的當事人,是指同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而參加刑事訴訟的人員。包括: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被害人是指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他所以參加到訴訟中來,是因為正當權益遭受犯罪行為的直接侵害,是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人。正是由于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特殊身份,刑事訴訟法為充分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賦予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以當事人地位;自訴人是指在自訴案件中以個人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訴訟的人。一般情況下,自訴人是指自訴案件中的被害人或其近親屬或其法定代理人。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訴訟中被指控犯罪,尚未起訴到法院的當事人;被告人是指被人民檢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或被自訴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其刑事責任的當事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前者是指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直接遭受物質損失,在刑事訴訟中提起民事訴訟的要求得到賠償的當事人。后者是因其犯罪行為造成物質損失而被起訴索賠的當事人。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意是:(二)“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二、刑事案件申請回避答復的時間是多久刑事案件申請回避答復的時間是3天以內。
根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的有關規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作出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后,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不服本決定,有權在收到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書5日內向原決定機關申請復議一次。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不服申請復議的,決定機關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8條:“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它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29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钡暾埲藨斕峁┳C明材料。
第192條:“原審人民法院對于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
第207條:“人民法院按照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
三、刑事訴訟中有哪些訴訟參與人刑事訴訟參與人,是指在刑事訴訟活動中除偵查、檢察、審判機關工作人員以外參加刑事訴訟活動,依法享有一定的訴訟權利,承擔一定的訴訟義務的人員。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訴訟參與人主要包括: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依據訴訟參與人同案件的利害關系不同,可以將訴訟參與人分為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兩類。
以上就是由我為您整理的關于刑事案件庭審過程中的訴訟參與主體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在我國,刑事訴訟主體還是比較多的,有公安機關、檢察院還有法院,另外,還包括自然人和單位。另外,自然人一般都是指那些達到了刑事責任年齡的人。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范圍
法律分析:犯罪行為的直接受害人;直接受害人死亡的,近親屬可以作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不論被害人是否死亡,為被害人支付醫療費、喪葬費等費用的單位和個人,不能作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他們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參加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隨時委托訴訟代理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