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個稅申報時間(個稅申報時間截止日)
2023年納稅申報期限時間表最新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2023年報稅時間表最新?法律分析:2023年全年納稅申報時間安排確定3月、7月、8月、11月、12月申報納稅期限分別截至當月15日。1月1日至3日放假3天,1月申報納稅期限順延至1月19日。2月1日至6日放假6天,2月申報納稅期限順延至2月23日。4月3日至5日放假3天,4月申報納稅期限順延至4月20日。5月1日至4日放假4天,5月申報納稅期限順延至5月19日。6月3日至5日放假3天,6月申報納稅期限順延至6月20日。9月10日至12日放假3天,9月申報納稅期限順延至9月20日。10月1日至7日放假7天,10月申報納稅期限順延至10月25日。各地遇特殊情況需要調整申報納稅期限的,應當提前上報國家稅務總局(征管科技司)備案。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一)個人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本人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額,且無正當理由;(二)居民個人控制的,或者居民個人和居民企業共同控制的設立在實際稅負明顯偏低的國家(地區)的企業,無合理經營需要,對應當歸屬于居民個人的利潤不作分配或者減少分配;(三)個人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稅務機關依照前款規定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補征稅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國家稅務總局3月1日起啟動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申報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2024年個人所得稅的處理
關于全面收益結算及支付事宜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1號
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號要求,切實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合理有序建立健全綜合所得稅匯算清繳制度,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現將2024年度綜合所得稅匯算清繳(以下簡稱年度匯算清繳)的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年度決算內容
2024年度結束后,居民個人(以下簡稱納稅人)需要匯總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以下簡稱納稅年度)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以下簡稱綜合所得),扣除費用6萬元、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條件的慈善捐贈后,適用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并減去速算扣除(稅率表見附件1),在年度決算中計算最終應納稅額,再減去納稅年度的預繳稅額,得出應退或應納稅額,并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退稅或繳稅。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應退或應繳稅款=[(綜合所得-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符合條件的慈善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預繳稅款。
年度匯算清繳不涉及財產租賃等分類所得,以及納稅人按照規定選擇不納入綜合所得計稅的所得。
二。無需辦理年度決算。
納稅年度內已依法預繳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辦理年度匯算清繳:
(一)年度匯算清繳需要納稅,但全年綜合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
(二)年度匯算清繳應納稅額不超過400元;
(三)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
(四)符合年度決算退稅條件但不辦理退稅的。
三。需要年度最終結算的情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人應當辦理年度匯算清繳:
(一)預繳稅款大于全年應納稅額,申請退稅的;
(二)納稅年度內取得的綜合所得超過12萬元,應納稅額超過400元的。
收入項目申報錯誤或者扣繳義務人未依法履行扣繳義務,導致納稅年度少申報或者少申報綜合所得的,納稅人應當依法據實辦理年度匯算清繳。
四。可以享受的稅前扣除
對納稅年度內發生的下列稅前扣除項目,未申報扣除或者未全額扣除的,納稅人可以在年度匯算清繳時填報扣除項目或者補充扣除項目:
(一)納稅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符合條件的大病醫療費用;
(二)納稅人符合條件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以及費用扣除、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3)納稅人符合條件的慈善捐贈。
同時取得綜合所得和經營所得的納稅人,可以在綜合所得或者經營所得中申報6萬元費用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其他依法確定的扣除,但不得重復申報扣除。
動詞(verb的縮寫)處理時間
年度匯算清繳的辦理時間為2023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納稅人在3月1日前離境的,可以在離境前進行年度決算。
由單位辦理的,納稅人應當在2023年4月30日前以書面或電子形式與單位確認,補充納稅年度在單位以外取得的綜合所得、相關扣除、稅收優惠等信息,并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納稅人未與單位確認,要求其代為辦理年度匯算清繳的,單位不得代為辦理。
(3)委托涉稅專業服務機構或其他單位和個人(以下簡稱受托人)辦理,納稅人與受托人需簽署授權委托書。
或者單位受托人在為納稅人辦理年度決算后,應當及時將辦理情況告知納稅人。納稅人發現年度決算報告信息存在錯誤的,可以要求單位或者受托機構作出更正報告,也可以自行作出更正報告。
七。處理渠道
為方便納稅人,稅務機關為納稅人提供高效快捷的網上辦稅渠道。納稅人可通過自然人電子稅務局優先辦理年度匯算清繳,稅務機關將為納稅人提供申報表預填服務;如果不方便通過上述方式辦理,也可以通過郵寄或在辦稅服務廳辦理。
選擇郵寄申報的,納稅人應當將申報表寄往本公告第九條確定的主管稅務機關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公布的地址。
八、報告信息和數據保留
辦理年度匯算清繳的納稅人,適用年度個人所得稅申報表(附件2、3)。如果需要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增加扣除項目或稅收優惠,也要按照規定填寫相關信息。納稅人需要認真核對,確保填寫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
辦理年度匯算清繳的納稅人和經辦機構應當將專項附加扣除、稅收優惠資料等年度匯算清繳相關資料自年度匯算清繳期結束之日起保存5年。
九、稅務機關接受年度終期申報。
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則,納稅人自行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或者受托人為納稅人辦理年度匯算清繳的,應當向納稅人工作所在地的用人單位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雇主,可以選擇向其中一個雇主申報。
單位為納稅人辦理年度決算的,應當向本單位主管稅務機關申報。
>
為方便納稅服務和征收管理,年度匯算期結束后,稅務部門將為尚未辦理申報的納稅人確定主管稅務機關。
十、年度匯算的退稅、補稅
(一)辦理退稅
納稅人申請年度匯算退稅,應當提供其在中國境內開設的符合條件的銀行賬戶。稅務機關按規定審核后,在按本公告第九條確定的受理年度匯算申報的稅務機關所在地(即年度匯算地),按照國庫管理有關規定就地辦理稅款退庫。納稅人未提供本人有效銀行賬戶,或者提供的信息資料有誤的,稅務機關將通知納稅人更正,納稅人按要求更正后依法辦理退稅。
為方便辦理退稅,綜合所得全年收入額不超過6萬元且已預繳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可選擇使用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提供的簡易申報功能,便捷辦理年度匯算退稅。
申請2024年度匯算退稅的納稅人,如存在應當辦理2024年及以前年度匯算補稅但未辦理,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2024年及以前年度匯算申報存在疑點但未更正或說明情況的,需在辦理2024年及以前年度匯算申報補稅、更正申報或者說明有關情況后依法申請退稅。
(二)辦理補稅
年度匯算需補稅的納稅人,年度匯算期結束后未足額補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將依法加收滯納金,并在其《個人所得稅納稅記錄》中予以標注。
納稅人因申報信息填寫錯誤造成年度匯算多退或少繳稅款的,納稅人主動或經稅務機關提醒后及時改正的,稅務機關可以按照“首違不罰”原則免予處罰。
十一、年度匯算服務
對于獨立完成年度匯算存在困難的年長、行動不便等特殊人群,由納稅人提出申請,稅務機關可提供個性化年度匯算服務。
十二、其他事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有關問題的公告》(2018年第62號)第一條、第四條與本公告不一致的,依照本公告執行。
特此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
2023年2月8日
網站截圖
相關問答: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的稅率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痉煞治觥總€人所得稅的類別主要有個人綜合所得,個人經營所得,一般職工取得工資所得、勞務報酬所得、薪金所得等獲得的收入都按照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的稅率來計算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職工每月獲得的工資收入是按照綜合所得的稅率來計算稅費的 。個人所得稅的類別主要有個人綜合所得,個人經營所得,一般職工取得工資所得、勞務報酬所得、薪金所得等獲得的收入都按照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的稅率來計算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職工每月獲得的工資收入是按照綜合所得的稅率來計算稅費的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類別主要有個人綜合所得,個人經營所得、各種報酬所得等類型,一般職工取得工資所得、勞務報酬所得、薪金所得等獲得的收入都按照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的稅率來計算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職工每月獲得的工資收入是按照綜合所得的稅率來計算稅費的。2018年10月1日, 我國進行了個稅改革,改革后的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稅率表如下:1、個稅區間0-3000元,稅率3%,新速算扣除數0。2、個稅區間3000元-12000元,稅率10%,新速算扣除數210。3、個稅區間12000元-25000元,稅率20%,新速算扣除數1410。4、個稅區間25000元-35000元,稅率25%,新速算扣除數2660。5、個稅區間35000元-55000元,稅率30%,新速算扣除數4410。6、個稅區間55000元-80000元,稅率35%,新速算扣除數7160。7、個稅區間大于80000元,稅率45%,新速算扣除數15160。以上的稅率通常是指工薪族的工資,工資納稅金額=(工資所得-五險一金-專項扣除金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舉例來說,某人扣除五險一金、專項扣除后工資為12000元,則此人實際納稅金額為(12000-5000)*10%-210=490元。【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新個稅什么時候開始申報
新 個稅 扣繳義務人應當在代扣稅款的次月十五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進行申報。 扣繳義務人,是指向個人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扣繳義務人應當依法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是指扣繳義務人應當在代扣稅款的次月十五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其支付所得的所有個人的有關信息、支付所得數額、扣除事項和數額、扣繳稅款的具體數額和總額以及其他相關涉稅信息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 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 個人所得稅 : (一) 工資 、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 法規 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個稅申報截止日期
結論:6月30日。
解析:
個稅匯算清繳時間截止日期是2024年6月30日。凡在今年3月1日至15日期間有辦稅需求的納稅人,可以在2月16日(含)后通過手機個人所得稅APP或網頁端預約辦理時間。3月16日至6月30日,納稅人無需預約,可以隨時辦理年度匯算。個人所得稅稅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五險一金-起征點-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人所得稅即居民就個人所得向國家繳納的稅收。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襲敏衫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非居民個人。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納稅年度,自公歷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六條
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拍腔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拿哪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每月幾號申報個稅最新政策
3月、7月、8月、11月、12月申報納稅期限分別截至當月15日。1月份報稅截止日期為1月19日;2月份報稅截止日期為2月23日;4月份報稅截止日期為4月20日;5月份報稅截止日期為5月19日;6月份報稅截止日期為6月20日;9月份報稅截止日期為9月20日;10月份報稅截止日期為10月25日。
二、分析詳情
納稅申報是指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的期限和內容向稅務機關提交有關納稅事項書面報告的法律行為,是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要依據,是稅務機關稅收管理信息的主要來源和稅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
三、申報納稅的流程
首先登錄增值稅稅控客戶端進行網上抄報或者攜帶稅控盤或金稅盤到辦稅廳抄報。然后使用抵扣聯信息采集系統進行網上發票認證操作或者攜帶增值稅專票到辦稅廳辦理。接著進行網上申報,可通過稅庫銀聯網扣繳稅款,申報成功后,需再次登錄稅控系統進行清卡或反寫。
個稅申報時間
法律主觀:
現在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扣繳義務人在支付應稅款項時候,必須馬上扣繳個人所得稅,如果對方拒絕的,必須及時報告稅務機關,否則扣繳義務人需要負法律責任,稅務機關可以處罰1~3倍,也就是“全民代扣代繳”義務。而且在個人所得稅法中同時規定,扣繳義務人扣繳稅款以后,需要在次月7日前進行納稅申報。所以,每個月的1~7日是申報上個月的個人所得稅的時間。
法律客觀:
《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明確2024年度申報納稅期限的通知》一、3月、7月、9月、11月、12月申報納稅期限分別截至當月15日。二、1月1日至3日放假3天,1月申報納稅期限順延至1月20日。三、2月11日至17日放假7天,2月申報納稅期限順延至2月23日。四、4月3日至5日放假3天,4月申報納稅期限順延至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