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詐騙派出所是否立案(婚姻詐騙派出所不立案怎么辦)
婚戀詐騙罪的立案標準
法律主觀:
騙婚是指以婚姻為詐騙誘餌的手段騙取對方錢財,或用欺騙的手段締結 可撤銷婚姻 的行為,在目前的 刑法 中,針對 騙婚罪 其實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如果涉嫌騙取他人財物的,涉及金額較大的,會構成 詐騙罪 ;由此騙婚罪的 立案 標準是:詐騙財物價值金額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可以進行立案。根據刑法有關規定,針對詐騙罪的量刑如下:詐騙公有或私有財物,涉嫌金額較大的,一般處以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管制 ,并予以 罰金 處罰;涉嫌金額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處罰;涉嫌金額特別巨大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沒收詐騙人財產。
法律客觀: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管制 ,并處或者單處 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 沒收財產 。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法律知識涉嫌婚姻詐騙怎么辦
法律主觀:
如果遭遇騙婚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詐騙金額在3000元以上的,涉嫌詐騙罪,應當立案偵查,并提起公訴,判處有期徒刑。如果沒有涉嫌詐騙罪,可以處理警告,當事人可以撤銷婚姻。
法律客觀:
“騙婚”行騙者,可依據國家合法的婚姻登記程序,或以婚姻為誘餌的形式,來詐取他人的財物。騙婚與婚騙,其詞義相同。婚姻詐騙,簡稱婚騙,是以婚姻為誘餌詐騙錢財,俗稱“放鴿子”是最常見的婚姻詐騙形式。然而現在,婚姻詐騙已經演變成利用真實身份和證件進行合法登記結婚的新型詐騙,這種也是最難打擊的。什么是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刑法上的虛構事實,就是指捏造并不存在的事實,騙取他人信任,可以是虛構全部的事實,也可以是虛構部分事實。隱瞞真相則是指掩蓋客觀存在的某種事實,這種事實如果為他人知道,便不會將財物交給犯罪分子。我國《婚姻法》對借婚姻騙取財物之規定我國《婚姻法》規定,借婚姻騙取財物超出了借婚姻索取財物的范圍,可根據具體情況按詐騙行為以刑律處理。目前,我國的《婚姻法》對以合法婚姻形式詐騙他人財物的不法行為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規定,這使得眾多的不法分子鉆了法律的空子,從而利用合法婚姻形式詐騙他人的財物。騙婚的特點和定性根據我國婚姻法第十條的規定,重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齡的婚姻,為無效婚姻。在現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中,騙婚人與被騙人的婚姻關系并非無效婚姻。婚姻法第十一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條規定了脅迫婚姻的可撤銷制度。所謂脅迫婚姻,是指行為人以給另一方當事人或者其近親屬的生命、身體健康、名譽、財產等方面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另一方當事人違背真實意愿結婚的情況。受脅迫一方的婚姻關系當事人可以自結婚登記之日起1年內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顯然,騙婚關系也不屬于婚姻法中可撤銷的婚姻。可見,根據現行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騙婚既不屬于婚姻法中的無效婚姻,也不屬于婚姻法中的可撤銷婚姻,因此,只能屬于婚姻法中的合法婚姻。不過,這種定性有悖于常理。婚姻法中騙婚的處理現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對因不同形態的婚姻發生的糾紛規定了不同的處理制度,即無效婚姻的宣告制度、脅迫婚姻的可撤銷制度、合法婚姻的離婚制度。基于騙婚是合法婚姻的定性,在現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的框架內處理,只能通過離婚的途徑。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了人民法院準予當事人離婚的條件,即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經調解無效,才準予離婚。從婚姻法第三十二條可以看出,感情破裂標準是準予離婚的唯一標準。在騙婚案件中,欺騙者以騙取錢財為目的,與被騙人沒有感情可言,也根本談不上感情破裂。若被騙人要求返回財產的訴訟請求又如何適用法律。根據婚姻法第三條規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了在以下情形下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制度:1.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2.雙方辦理結婚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3.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但騙婚,前兩項已是既成事實,被騙人若不能為“因給付導致自己生活困難”舉證,返還財產的訴訟請求就得不到支持。這顯然有失公允。總之,在現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的框架內對本案的騙婚進行定性時,其定性有悖于常理;處理因騙婚引起的糾紛時,很難適用到最恰當的規定,處理結果也將顯失公平。用民法規定處理騙婚糾紛的合理性那么要通過怎樣的法律制度才能公正處理騙婚糾紛呢?法律具有評價的功能,同時法律也是評價的標準。這就意味著,當采用不同評價標準的法律來評價同一行為時,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有關婚姻方面的權利是自然人民事權利的一部分,而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定,民事行為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為無效民事行為。在騙婚案件中,欺騙者的行為是以與被騙人結婚的合法形式掩蓋騙取后者財產的非法目的的行為。依據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的規定,該行為為無效民事行為,因此而締結的婚姻應為無效婚姻。做出這樣的結論,與現行婚姻法規定的無效婚姻并不矛盾。婚姻法第十條規定的無效婚姻情形,之所以成為無效婚姻,是因為這些情形下的婚姻違反了婚姻法第三條、第六條、第七條中關于禁止重婚、法定婚齡、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不應結婚的疾病等強行性法律規定,而婚姻法的這些規定是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中關于民事行為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為無效民事行為的規定在婚姻法中的具體化。同時,婚姻法的這些規定并不排斥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中關于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為無效民事行為的規定在婚姻法中的適用。在騙婚案件中,如果適用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關于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為無效民事行為的規定來處理,宣告婚姻無效,適用法律則更加貼切,對當事人權利保障更充分,被騙人可以民事行為無效為由請求返還財產。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應當在民法通則的框架內建立騙婚的無效宣告制度;這樣才能公正地處理騙婚引起的糾紛,同時,對騙婚宣告無效也有利于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而如果判決離婚,則詐騙人騙取被騙人財產的行為則不宜作刑事處分,因為離婚是合法的婚姻關系因夫妻感情破裂而解除的方式。騙婚罪特征和證據收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雙方可以跟她協商,如果協商不成的,可以上訴。騙婚罪的話,我們沒這樣的一個罪名。沒有騙婚罪。如果有欺騙的行為,觸犯了法律,可以按詐騙罪處理。當然,你說的情況未必就是詐騙罪。你也許覺得應當追究對方的責任。這個你可以從婚姻法考慮。騙婚案,是以“騙婚”形式詐騙錢物的案件的俗稱,表現為犯罪嫌疑人以婚姻為幌子騙取他人錢物,是詐騙犯罪中一種比較特殊的案件。婚姻詐騙,簡稱婚騙,是以婚姻為誘餌詐騙錢財,俗稱“放鴿子”是最常見的婚姻詐騙形式。然而現在,婚姻詐騙已經演變成利用真實身份和證件進行合法登記結婚的新型詐騙,這種也是最難打擊的。什么是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刑法上的虛構事實,就是指捏造并不存在的事實,騙取他人信任,可以是虛構全部的事實,也可以是虛構部分事實。隱瞞真相則是指掩蓋客觀存在的某種事實,這種事實如果為他人知道,便不會將財物交給犯罪分子。我國《婚姻法》對借婚姻騙取財物之規定:我國《婚姻法》規定,借婚姻騙取財物超出了借婚姻索取財物的范圍,可根據具體情況按詐騙行為以刑律處理。目前,我國的《婚姻法》對以合法婚姻形式詐騙他人財物的不法行為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規定,這使得眾多不法分子鉆法律的空子,從而利用合法婚姻形式詐騙他人財物。
婚外情詐騙為啥一般不立案?
因為帶有欺騙性質的戀愛騙局普遍取證難,查辦這類案件對司法機關來說是最難界定、最為棘手的,受害人報警往往會被警察武斷的認為是感情糾紛,民間借貸不與立案讓去法院起訴。但是,騙子既然敢冒著觸犯刑法風險去騙錢騙物,又怎會怕法院的一紙民事判決書(不還錢又不會坐牢,受害人拿不回來錢,相當于花了訴訟費,律師費給騙子買個張黑名單而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的相關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所以說只要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就是詐騙。第一,他存在欺騙行為。第二,欺騙行為使他人產生了錯誤認知。第三,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這就是一個標準的詐騙流程,所有的詐騙都應該按照這個流程來定義。而不是什么債務糾紛(現實生活中受害人報警往往會被警方以什么戀愛關系,熟人,或者身份真實不是詐騙而搪塞打發走)。
婚姻詐騙罪的立案標準
法律分析:刑法中沒有關于婚姻詐騙罪的單獨規定,所以應當按詐騙罪的立案標準來確定,實施詐騙犯罪,詐騙公私財物達到三千至一萬元的,就構成詐騙數額較大的標準,應當立案追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