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詐騙網絡多少錢立案(網絡詐騙多少錢立案條件)



被詐騙網絡多少錢立案(網絡詐騙多少錢立案條件)
被詐騙網絡多少錢立案(網絡詐騙多少錢立案條件)
法律主觀:
網絡被騙的金額達到3千至5千元,公安機關可以立案,但是要注意各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各地的詐騙罪立案標準有所不同。根據刑法第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網絡詐騙金額達到3000元至10000元就能立案,法律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即數額較大,詐騙達到數額較大的,應予立案,但各地規定的數額較大具體標準不一樣。具體量刑如下: 1、被騙數額3千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2、被騙數額3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3、被騙數額50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詐騙罪的認定條件如下: 1、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2、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3、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詐騙罪; 4、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法律依據
《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在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具體金額由各省確定,但不會低于三千。
2001 年 4 月 8 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規定,合同詐騙的,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 5 千元至 2 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數額在5萬元至20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拓展資料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由于這種行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靜甚至"愉快"的氣氛下進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識較差,較易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