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日工資計算標準(勞動法日工資計算標準是什么)
勞動法規(guī)定的日工資計算方法
法律主觀:
計時工資有三種計算方式,一種是月工資,一種是日工資,還有一種是小時工資。對于小時工作,按照員工的工作日除以工作的時間來計算工資的,而日工資是按照員工的實際出勤天數(shù)來計算的。月薪制指職工只要在月份內(nèi)出全勤,則不論大小月,都應得到固定的月標準工資。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勞動法每天工資怎么計算
法律主觀:
工資應該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和勞動者的月工作天數(shù)來計算,而月計薪天數(shù)=(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8小時)。
法律客觀:
《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第三條 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nèi)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 工資總額的計算應以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為根據(jù)。
每月日工資計算方法
法律主觀:
日 工資計算方法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21.75(用于有缺勤,工作未滿一個月等情況下的工資計算) 拓展資料: 勞動法中的加班費的計算規(guī)定 1. 8小時外加點:根據(jù)199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guī)定》第三條“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因此,如果安排勞動者在每天8小時之外延長工作時間的,就應該按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支付加班費,即加班費不低于150%的工資; 2.休息日加班:如果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的,就應該按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支付加班費,即加班費不低于200%的工資 3.法定節(jié)日加班:加班費不低于300%的工資。 4.計件工資時的加班加點:根據(jù)《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第十三條規(guī)定:“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后,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經(jīng)勞動行政部門批準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準工作時間的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并應按本規(guī)定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zhí)行上述規(guī)定。
法律客觀:
《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第一條 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jié)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shù)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第二條 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guī)定,法定節(jié)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guī)定的11天法定節(jié)假日。據(jù)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8小時)。
勞動法如何計算日工資
法律主觀:
日工資是指當月的計薪日,是指國家規(guī)定的制度工作日加法定休假日。日工資具體應該如何計算的,計算的公式和方法是什么,感謝您的
法律客觀:
關于最新職工日工資計算方法,職工月計薪天數(shù)現(xiàn)在為21.75天,所以每天的工資是:月工資/21.75;此前是按照20.92天計算,因此加班費與日工資將略有減少,這是根據(jù)最新《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計算得出的。根據(jù)目前施行的《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節(jié)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職工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辦法分別作出調(diào)整。在職工工作時間計算方面,年工作日為250天,由365天扣除104天休息日再扣除11天法定節(jié)假日所得;季工作日為62.5天,由250天÷4個季度所得;月工作日為20.83天(原來是20.92天),由250天÷12個月所得。工作小時數(shù)的計算方法為:以月、季、年的工作日×每日8小時。按勞動法規(guī)定,法定節(jié)假日用人單位應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guī)定的11天法定節(jié)假日。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職工月計薪天數(shù)21.75天,由(365天-104天)÷12個月所得。職工日工資的計算辦法為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小時工資的計算辦法為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8小時)。知識延伸——認識工資工資是指雇主或者用人單位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或行業(yè)規(guī)定、或根據(jù)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工資可以以時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計算。在中國,由用人單位承擔或者支付給員工的下列費用不屬于工資:(1)社會保險費;(2)勞動保護費;(3)福利費;(4)解除勞動關系時支付的一次性補償費;-5計劃生育費用;(6)其他不屬于工資的費用。在政治經(jīng)濟學中,工資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工資是生產(chǎn)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數(shù)額的工資叫最低工資,工資也有稅前工資、稅后工資、獎勵工資等各種劃分。工資內(nèi)容:根據(jù)《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1989年9月30日國務院批準1990年1月1日國家統(tǒng)計局令第1號發(fā)布)的規(guī)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計時工資是指按計時工資標準(包括地區(qū)生活費補貼)和工作時間支付給個人的勞動報酬。包括:對已做工作按計時工資標準支付的工資;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新參加工作職工的見習工資(學徒的生活費);運動員體育津貼。計件工資是指對已做工作按計件單價支付的勞動報酬。包括:實行超額累進計件、直接無限計件、限額計件、超定額計件等工資制,按勞動部門或主管部門批準的定額和計件單價支付給個人的工資;按工會任務包干方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按營業(yè)額提成或利潤提成辦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獎金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jié)支的勞動報酬。包括:生產(chǎn)獎;節(jié)約獎;勞動競賽獎;機關、事業(yè)單位的獎勵工資;其他獎金。津貼和補貼是指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津貼。包括: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勞動消耗的津貼,保健性津貼,技術性津貼,及其他津貼。物價補貼包括:為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上漲或變動影響而支付的各種補貼。加班加點工資是指按規(guī)定支付的加班工資和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包括:根據(jù)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規(guī)定,因病、工傷、產(chǎn)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停工學習、執(zhí)行國家或社會義務等原因按計時工資標準或計時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資;附加工資、保留工資。
日工資怎么算才正確
日工資計算方法:日工資=月工資收入÷21、75(用于有缺勤,工作未滿一個月等情況下的工資計算)小時工資計算方法: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21、75×8)。
法律分析:日工資計算方法:日工資=月工資收入÷21、75(用于有缺勤,工作未滿一個月等情況下的工資計算)小時工資計算方法: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21、75×8)。在職工制度工作時間計算方面,年工作日為250天,由365天扣除104天休息日再扣除11天法定節(jié)假日所得;季工作日為62.5天,由250 天÷4個季度所得;月工作日為20.83天(原來是20.92天),由250天÷12個月所得。工作小時數(shù)的計算方法為:以月、季、年的工作日×每日8小時。按勞動法規(guī)定,法定節(jié)假日用人單位應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guī)定的11天法定節(jié)假日。計時工資是指按計時工資標準(包括地區(qū)生活費補貼)和工作時間支付給個人的勞動報酬。包括:對已做工作按計時工資標準支付的工資;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新參加工作職工的見習工資(學徒的生活費);運動員體育津貼。計件工資是指對已做工作按計件單價支付的勞動報酬。包括:實行超額累進計件、直接無限計件、限額計件、超定額計件等工資制,按勞動部門或主管部門批準的定額和計件單價支付給個人的工資;按工會任務包干方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按營業(yè)額提成或利潤提成辦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獎金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jié)支的勞動報酬。包括:生產(chǎn)獎;節(jié)約獎;勞動競賽獎;機關、事業(yè)單位的獎勵工資;其他獎金。津貼和補貼是指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
法律依據(jù):《勞動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根據(jù)本單位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特點和經(jīng)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單位是可以根據(jù)本單位的情況制定工資方式的,因此日工資是要按照單位的規(guī)定計算的,是可以詢問單位的財務部的。《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1989年9月30日國務院批準1990年1月1日國家統(tǒng)計局令第1號發(fā)布)的規(guī)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勞動法每日工資計算公式
法律主觀:
按《勞動法》的規(guī)定,法定的公休日為104天/年,法定節(jié)假日為11天,并按下述規(guī)定方法計算工作時間和加班工資:A、制度工作時間(不含周末及法定假日)的計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jié)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B、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工作小時數(shù)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8小時)月計薪天數(shù)=(365天-104天)÷12月=21.75天C、加班工資的計算:每天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工資:(實際工作時間-8小時)×小時工資×150%法定公休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200%(周末加班工資按2倍計算)法定節(jié)假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300%(法定假日按3倍計算)按上述規(guī)定的工資應為: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應為:約定的月工資÷21.75天×加班天數(shù)平常加班12小時的工資:日工資÷8小時×12小時×150%公休日加班的工資:日工資÷8小時×13小時×200%如果單位不按上述規(guī)定支付工資,屬于克扣勞動者工資的違法行為,解決辦法有三:1、最簡單的方法是電話投訴到當?shù)貏趧訄?zhí)法監(jiān)察大隊,他們會依據(jù)《勞動保障監(jiān)察條例》依法對用人單位進行監(jiān)督檢查,并責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資。2、依據(jù)勞動合同法第30條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shù)厝嗣穹ㄔ荷暾堉Ц读睿嗣穹ㄔ簯斠婪òl(fā)出支付令。3、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勞動仲裁解決(不收費,不用律師),仲裁時,你可盡量收集一些相關證據(jù),有利于裁定,沒有也不要緊,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6條的規(guī)定,勞動糾紛案件舉證的主要責任在用人單位,到時會責令用人單位出示有關證據(jù),不用擔心。
法律客觀:
新勞動法辭職工資的計算1、按勞動法的規(guī)定,法定的公休日為104天/年,法定節(jié)假日為11天,并按下述規(guī)定方法計算工作時間和加班工資:A、制度工作時間(不含周末及法定假日)的計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jié)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B、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工作小時數(shù)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8小時)月計薪天數(shù)=(365天-104天)÷12月=21.75天C、加班工資的計算:每天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工資:(實際工作時間-8小時)×小時工資×150%法定公休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200%(周末加班工資按2倍計算)法定節(jié)假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300%(法定假日按3倍計算)2、按上述規(guī)定的工資應為: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應為:約定的月工資÷21.75天×加班天數(shù)平常加班12小時的工資:日工資÷8小時×12小時×150%公休日加班的工資:日工資÷8小時×13小時×200%3、如果單位不按上述規(guī)定支付工資,屬于克扣勞動者工資的違法行為,解決辦法有三:第一,最簡單的方法是電話投訴到當?shù)貏趧訄?zhí)法監(jiān)察大隊,他們會依據(jù)《勞動保障監(jiān)察條例》依法對用人單位進行監(jiān)督檢查,并責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資。第二,依據(jù)勞動合同法第30條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shù)厝嗣穹ㄔ荷暾堉Ц读睿嗣穹ㄔ簯斠婪òl(fā)出支付令。第三,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勞動仲裁解決(不收費,不用律師),仲裁時,你可盡量收集一些相關證據(jù),有利于裁定,沒有也不要緊,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6條的規(guī)定,勞動糾紛案件舉證的主要責任在用人單位,到時會責令用人單位出示有關證據(jù),不用擔心。4、辭職理由建議參照勞動合同法第38條、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規(guī)定的情形來提出,比如不簽勞動合同、不按國家規(guī)定安排勞動時間、不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加班不給加班工資、不按時為勞動者建立國家法定的社會保險等。
日工資怎么算才正確
法律分析:日工資等于月標準工資除以21.75,每月按平均日歷天數(shù)30天計算,日工資等于月標準工資除以30,公休日,法定節(jié)假日缺勤計算為缺勤天數(shù),扣除相應工資。法定休假日正常工作的,按平時日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勞動法日薪計算公式
平常的日工資計算是以月、季、年的工作日×每日8小時來計算的。我國規(guī)定了年工作日為250天,季工作日則為62。5天,而月工作日則為20。83天,用這個公式套入這些工作日就可以算出平時的工資了。
一、勞動法日工資計算怎么算的
根據(jù)《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節(jié)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職工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辦法分別作出調(diào)整。
在職工制度工作時間計算方面,年工作日為250天,由365天扣除104天休息日再扣除11天法定節(jié)假日所得;季工作日為62。5天,由250天÷4個季度所得;月工作日為20。83天(原來是20。92天),由250天÷12個月所得。工作小時數(shù)的計算方法為:以月、季、年的工作日×每日8小時。
按勞動法規(guī)定,法定節(jié)假日用人單位應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guī)定的11天法定節(jié)假日。
通知明確,職工月計薪天數(shù)21。75天,由(365天-104天)÷12個月所得。職工日工資的計算辦法為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小時工資的計算辦法為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8小時)。
二、節(jié)假日三倍工資怎么算
法定假日安排工作的加班費,按勞動合同約定的標準為基數(shù)計算。
根據(jù)《勞動法》第四十四條、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第十三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應當按不低于勞動合同規(guī)定的日工資或者小時工資的300%支付工資報酬。
勞動合同規(guī)定的工資標準,是指勞動合同規(guī)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的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標準。勞動合同沒有約定的,按照集體合同規(guī)定計算。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均沒有約定的,按照本人正常工作期間實際工資標準計算。
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工資標準為:日加班工資=月工資÷21。75×300%;小時工資=月工資÷21。75÷8×300%。
員工的工作日工資都是按照公司的規(guī)定來計算的,不同的公司工資都是不一樣的。在工作日以外加班的話是需要算加班工資的,周末加班就是雙倍工資,法定節(jié)假日就是三倍工資。
希望以上內(nèi)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yè)律師。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勞動法工資計算標準
勞動法工資計算標準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21.75。法定節(jié)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guī)定的11天法定節(jié)假日。
所以一個月有30天,周末有8天,如果他周末8天都沒有加班,就只算他一個月22天的工資。以上是指按月發(fā)放工資。如果按日發(fā)工資,即上一天班發(fā)一天的工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工資的是按工作日計算的,星期天是不發(fā)工資的,計算方法分為,標準日工資和隨機日工資。
日工資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如果按照《勞動法》執(zhí)行,那么日工資應該是月工資除以21.75天所得即是日工資。但是一般企業(yè)都會有自己的薪酬制度,有的是按實際上班天數(shù)核算,有的是按當月天數(shù)核算,這個要根據(jù)公司的薪資核算方法的不同各有差異。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guī)定,法定節(jié)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guī)定的11天法定節(jié)假日。據(jù)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8小時)。
月計薪天數(shù)=(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舉例說明:小明每月固定薪資4000元,正常休息4天,當月共30天,排除其它考勤異常的情況,那么小明的日工資為:
1、按勞動法核算:4000/21.75=183.9元;
2、按實際上班天數(shù)核算:4000/(30-4)=153.85元;
3、按當月天數(shù)核算:4000/30=133.33元;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1、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