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予刑事處罰有案底嗎(法院判免予刑事處罰有案底嗎)
免于刑事處罰算有前科嗎
算有前科。我國的刑事案件判決,分有罪和無罪兩種情況,免于刑事處罰可以視為有罪但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第三判決,當判決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時,但是由于其他原因,如屬于從犯、自首、情節顯著輕微、他人教唆、引誘情況,則可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免于處罰,但是存在案底。
免除處罰會有案底嗎
免除刑事處罰有案底。
【法律分析】
免于刑事處罰,是法院已經認定行為構成犯罪,但是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不對其進行刑事處罰的一種方式。已經構成犯罪,就會有案底。案底一般指當事人過去犯法或犯罪行為的記錄。又稱犯罪人員犯罪記錄制度,在法律中一般指有過刑事犯罪前科的檔案記錄。免予刑事處罰,只是免除對被告人刑罰而沒有免除被告人的刑事責任。這點從免予刑事處罰的前提必須確認被告人構成犯罪這一條件中就足可得到證明。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免予刑事處罰雖不具有刑罰的性質和作用,但卻是刑罰的必要補充,具有不可替代的法律地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七條 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第三十七條之一因利用職業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被判處刑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從事相關職業,期限為三年至五年。被禁止從事相關職業的人違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規定作出的決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對其從事相關職業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規定的,從其規定。
免于刑事處罰算前科嗎
法律主觀:
免予刑事處罰 是人民法院認定某種行為構成犯罪,但因 犯罪情節輕微 ,而判決免予刑罰的一種處罰。免予刑事處罰,只是免除對被告人刑罰而沒有免除被告人的刑事責任。這點從免予刑事處罰的前提必須確認被告人構成犯罪這一條件中就足可得到證明。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免予刑事處罰雖不具有刑罰的性質和作用,但卻是刑罰的必要補充,具有不可替代的法律地位。 免于刑事處罰 ,是有罪而免罰,仍然構成刑事犯罪,通俗地說就是有犯罪前科,留有案底。
法律客觀:
《刑法》第三十七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
免于處罰會留案底嗎
法律主觀:
免除刑事處罰的也是會留有案底的。只要是實施了犯罪行為,依法被提起公訴,經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的罪犯,都會有案底。但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法律客觀:
根據《關于建立犯罪人員犯罪記錄制度的意見》的通知規定:案底是指某人犯罪行為的記錄。又稱犯罪人員犯罪記錄制度,在我國法律中一般指有過刑事犯罪前科的檔案記錄,而該犯罪檔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門保存。
不予處罰會不會留案底
法律主觀:
不予刑事處罰有案底。不予刑事處罰,是法院已經認定行為構成犯罪,但是根據《刑法》規定,不對其進行刑事處罰的一種方式。已經構成犯罪,就會有案底。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七條68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定罪免處有案底嗎?
【法律分析】:定罪免處有案底。免于刑事處罰,是法院已經認定行為構成犯罪,當然會有案底。案底又稱犯罪人員犯罪記錄制度,在我國法律中一般指有過刑事犯罪前科的檔案記錄,而該犯罪檔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門保存?!鞍傅住币话闶侵赣行淌路缸镉涗洠从星翱?。刑事處罰的記錄可以在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查詢到。判處緩刑的,在司法局也可以查詢到。行政拘留,是一種行政處罰。行政處罰的處罰記錄,當地公安機關都會將相關檔案、信息進行保存的。我國沒有前科消除制度,這些記錄都會伴隨當事人終生的,但上述兩樣記錄不是對任何人都開放的,只有司法機關或者律師在辦理刑事案件時,報請有權機關審批后,記錄才對外提供。不對普通單位或個人提供查詢業務。違法記錄對當事人今后生活影響不大,犯罪記錄對當事人及子女就會有所影響。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條 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條 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適用本法的規定;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
第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發生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外,適用本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航空器內發生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外,適用本法。
免于刑事處罰算有前科嗎
法律主觀:
免予刑事處罰 是人民法院認定某種行為構成犯罪,但因 犯罪情節輕微 ,而判決免予刑罰的一種處罰。免予刑事處罰,只是免除對被告人刑罰而沒有免除被告人的刑事責任。這點從免予刑事處罰的前提必須確認被告人構成犯罪這一條件中就足可得到證明。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免予刑事處罰雖不具有刑罰的性質和作用,但卻是刑罰的必要補充,具有不可替代的法律地位。 免于刑事處罰 ,是有罪而免罰,仍然構成刑事犯罪,通俗地說就是有犯罪前科,留有案底。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八十六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免于刑事的處罰會留案底嗎
法律分析:免于刑事處罰是法院已認定其犯罪事實,構成犯罪,只是情節輕微,危害不大,而免于刑事處罰,并不是免除了刑事責任,因此,還是會留有案底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七條 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免于刑事處罰有案底嗎
免予刑事處罰不等于沒犯罪,只是因為犯罪情節輕微或者其他情節才免予處罰,所以,會有犯罪記錄。
具體而言,免于刑事處罰是指行為人構成犯罪,但由于法律規定或實際需要,不對犯罪人適用刑罰。
我國刑罰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但被判處免于刑事處罰的罪犯依然受到了人民法院作出的有罪判決,該罪犯會被留下犯罪記錄并記入檔案。
可以免于刑事處罰的情形有:
1、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刑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2、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3、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4、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5、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6、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7、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8、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9、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10、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11、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12、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13、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14、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15、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16、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17、非法種植罌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獲前自動鏟除的,可以免除處罰
18、介紹賄賂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代介紹賄賂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留有案底的影響:
1、行政處罰,一般的罰款拘留的話,對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
2、吸毒而拘留或強戒的話,那么,個人信息將會在全國禁毒系統錄入,當去到外地,如果是住旅館的話,當地一般都會有報警系統要求當地派出所對其進行排查。
3、勞動教養或者收容教育,那么,在除了出國及轉戶之外,其他的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4、刑罰案底,不能報考公務員,想出國是辦不了護照。找工作可能會受歧視,以后發生刑事案件時,有前科的人會首先成為重點排查對象,入黨基本不可能。出國的話,旅游應該不會有問題,其他目的(比如移民什么的),簽證國有可能以有案底為由拒簽(只是可能,根據各國的政策不一樣)??冀處熥C,檔案審查時可能不會通過,公務員事業單位也是一樣。創業沒有問題,要進入企業工作的話,有些企業會要求填寫受到處罰情況,有些不會。貸款一般是不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