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上股東減持規則(5%以上股東減持規則 大宗交易)
減持期滿5%以下股東需要公告嗎
法律主觀:
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規定如下:
1、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在三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幾種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可超過該公司股份的百分之一;
2、持股5%以上的股東在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時,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
3、持股5%以上的股東一般要求兩年以上才能減持。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七條
公司需要減少注冊資本時,必須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減少注冊資本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股東持股5%以上和以下的區別
表決權不同: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時,每持有一股有一票表決權,所以持股少于5%的股東比持股超過5%的股東表決權少。
減持規定不同:非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的,一般要求減持兩年以上;非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下的,一般要求減持一年以上。
市場影響力不同:大股東的拋售對股票的影響更大,所以持股低于5%的股東對股票的影響小于持股超過5%的股東。
《證券法》和《上市公司收購條例》規定,股東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5%的,應當披露其權益,并在披露期內停止交易。此后,每增加或減少5%,也應相應披露。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成為證券公司5%以上股權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
1.因故意犯罪被判處刑罰,刑罰執行未執行完畢滿3年的。
2.凈資產低于實收資本50%或或有負債占凈資產50%以上的。
3.不能償還到期債務。
5%以上股東減持影響股價么?
5%以上股東減持影響股價。
1.稀釋二級市場的資金總量,因為大股東減持1%往往會帶來證券市場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資金流出,尤其是那些從金融投資角度減持籌碼的大股東。
2.大量股東減持表明公司領導層發現公司未來盈利能力明顯下降,近期股價可能會達到不可逾越的高位,這將對股價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
3.從產業資本的角度,提醒金融資本即使是控股股東也開始減持。因此,股東減持相當于提供了一種新的估值標準。
4.盤活股市籌碼,增強股市籌碼流動性。畢竟,一些大股東減持并不是因為股價嚴重高估,而是控股股東減持是因為財務問題。
5.一旦股東的減持籌碼被市場吸收,股價再次正向上漲,很有可能強化股市的牛市氛圍,在持續的減持聲中一路上漲。
持股5%大股東減持規定
持股5%大股東減持規定:合理劃分限制減持的股份類型、限制減持數量、細化披露、6個月內不得轉讓等。
為了鼓勵待股東增股,大股東通過集中競價買入股票的減持,不做限制。除了集中競價買入的股份以外,其余股份的大股東減持,都會受到限制。例如: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過戶、繼承等途徑取得股權。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在連續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的股份總數不能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股份總數不能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大股東減持的股份總數不能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3%。
很多公司上市后,會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減持,我國規定持股5%的大股東不得在6個月內轉讓股份。大股東在進行減持時,需要詳細的披露相關信息,包括具體的減持過程。大股東需要披露減持股份的數量、來源、原因、時間、價格等信息,大股東減持還需要披露減持的進展、減持的結果。證券交易所還將對大股東減持行為進行定期核查,發現違規現象,會按照相關規定對大股東進行處理。
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規定
①、持股5%以上的公司股東按規定一般在兩年以上才可以減持;
②、持股5%以上的公司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權,需要提早15個工作日公布減持方案;
③、持股5%以上的公司股東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權的數量,不能超過公司股權數量的1%;
④、持股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公司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售賣的股票總數,每做到該公司股權數量1%時,需要在該產生之日起的2個工作日內作出公示。
股東減持會影響股票嗎?
股東減持公司股票就代表著公司股東要將手上的股票賣出,換回現錢放在手里。而公司股東賣出股票,便是在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付錢,因減持是一個利空的消息,可能會影響到股價下跌。依據要求控股股東、董監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權的,需要在初次賣出股權的15個交易日前向交易所匯報報備減持方案,并給予公示。
持股百分之五以上股東減持的規定
法律分析:1、持股5%以上的股東一般要求兩年以上才能減持。2、持股5%以上的股東通過證交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3、持股5%以上的股東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二十條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減持需要公告嗎
法律分析:持股5%大股東減持規定為:減持股票比例達到5%的股東,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在三個交易日內發布公告,且在發布公告后的兩日內不能再自行買賣該股票。
出售方的信息披露義務包括:
1、減持比例達到5%的,應當在三個交易日內公告,并在公告后的二日內不得再行買賣;
2、5%以上大股東因減持股份導致其持股比例低于5%的,應當在二個交易日內公告;
3、公司控股股東因減持股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變更的,應當公告權益變動報告書;
4、已實施股改公司的股票,持股5%以上股東每增減1%時必須公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持股5%大股東減持規定是什么
持股5%的股東已經是上市公司中的大股東了,所以它們的動向往往會對一只個股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那么在實際的股票操作中,持股5%的大股東有哪些減持上的規定呢?請往下看。
持股5%大股東減持規定是什么?
持股5%的大股東減持規定集中在三個地方:第一是持股數量都在5%以上,但是具體在不同的區間,那么這些大股東的減持規定不一樣,公告發布程度有差異。第二是大股東、董監高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在首次賣出股份的15個交易日前向交易所報告備案減持計劃,并予以公告。第三是股東減持達到公司股份總數1%的,應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2個交易日內作出公告。
一個公司的股票大多數都有上千萬的級別,所以一個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基本上手中就有上萬手的股票。這些大股東一旦減持,那么它們會對整個市場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例如造成股票大跌或者是股票市值急劇縮水。
對此,適當的政策有利于證券市場的穩定,也有利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5%以上股東減持規則?
持股5%以上股東,一般要求兩年以上才能減持,持股5%以下股東,一般要求1年以上才能減持,另外,董監高離職后半年內不能減持股票;董監高承諾一定期限內不轉讓并在該期限內的;監管機構認定的其他情況。一般上市公司股東減持會提前公布減持公告,投資者遇到股票減持以觀望為主,不要參與,因為減持后股票繼續下跌的概率比較大。
減持對股票是利空的,減持意味著會產生大量的賣單,大量賣單會使股票下跌,并且股東減持有可能說明股東獲利出貨,或者不看好公司后續的發展,認為現階段市場對于公司的估值較高選擇減持出場,對股票是利空的。不過股票減持也盤活了市場的籌碼,提高了市場籌碼的流動性。
持股5%以上大股東減持規定
法律分析:1、持股5%以上的股東一般要求兩年以上才能減持。
2、持股5%以上的股東通過證交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
3、持股5%以上的股東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4、持股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的股份數量,每達到該公司股份總數1%時,應當在該發生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做出公告。
法律依據:《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 第六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大股東不得減持股份:
(一)上市公司或者大股東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以 及在行政處罰決定、刑事判決作出之后未滿 6 個月的。
(二)大股東因違反證券交易所規則,被證券交易所公 開譴責未滿 3 個月的。
(三)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持股5%以上大股東減持規定有以下4點
1. 持股5%以上大股東減持應符合《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
2. 持股5%以上大股東減持應經過證監會審核并公告;
3. 持股5%以上大股東減持應采取積極措施,避免影響市場秩序;
4. 持股5%以上大股東減持應嚴格控制交易時間和交易量。
持股5%以上大股東減持應遵守《證券法》等法律法規規定,需經過證監會審核并公告,同時要采取積極措施,避免影響市場秩序,并嚴格控制交易時間和交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