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領他人財物會構成什么罪(冒領他人財物是否構成詐騙)
冒領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法律主觀:
虛報冒領,是指編造虛假事實,以不正當的手段騙取本不應得的財產利益。虛報冒領,如果是國有單位或者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虛報冒領可能構成貪污,個人貪污數額在5千元以上涉嫌犯貪污罪,應當立案;如果是非國有單位的工作人員,虛報冒領可能構成 職務侵占罪 ,職務侵占六萬元以上應當立案。貪污罪的犯罪主體是 國家工作人員 ,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職務侵占的犯罪主體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侵犯的客體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財產所有權。如果貪污不足5000元,職務侵占不足六萬元, 不構成犯罪 ,貪污不足5000元應當予以行政處分;職務侵占不足六萬元,可以要求退賠或者 提起民事訴訟 。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論。與前兩款所列人員勾結,伙同貪污的,以共犯論處。
冒領失物犯什么罪
法律分析:冒領別人遺失物的,按照我國刑法,構成侵占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條 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冒領他人財物犯什么罪
屬于詐騙罪。要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來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就屬于詐騙。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從實質上說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現在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人對方的錯誤認識。欺詐行為的對方只要求是具有處分財產的權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財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為人以提起民事訴訟為手段,提供虛假的陳述、提出虛偽的證據,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決,從而獲得財產的行為,稱為訴訟欺詐,成立詐騙罪。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冒領他人財物犯什么罪
冒領他人財物應當構成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冒領他人工資屬于什么罪
冒領別人工資的情況主要根據冒領人的主體身份,有可能是構成詐騙或職務侵占罪。
一、屬于職務侵占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的財物非法占為已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如果犯罪嫌疑人屬于單位領導或財會人員,符合職務侵占罪的特殊犯罪主體;其主觀上有侵占的故意;客觀上已實施了占有該工資款的行為;由于該款尚未轉移給應領取人,仍屬單位公款,故其侵犯的客體應是本單位的財物,且數額巨大的行為構成職務侵占罪。
二屬于詐騙罪。如果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就構成詐騙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