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方沒有撫養權還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嗎
無撫養權的一方是否為監護人
法律主觀:
監護權和撫養權不一樣。監護權是監護人對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人身權益、財產權益所享有的監督、保護的身份權。撫養權是指父母對其子女的一項人身權利,撫養有婚生的撫養與非婚生的撫養之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各種原因的出現與發生,導致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七條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親屬;(四)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父母離婚沒有撫養權一方還算是監護人嗎
您的問題涉及。
父母離婚后沒有撫養權的一方并不代表沒有監護權,兩者是不同的含義。
根據我國的未成年人監護制度,一般情況下,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
離婚后,父母雙方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不變,任何一方均要履行撫養教育子女的權利與義務。
提供的必要信息較少,依據以前處理的婚姻案件經驗,為您站在調解不成、需要訴訟解決的角度進行分析:
沒有撫養權還是孩子的監護人嗎
沒有撫養權并不意味著沒有監護權,兩者都是有意義不同的。
在未成年人監護制度中,父親和母親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離婚后,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不變,每個人都必須履行撫養和教育孩子的權利和義務。因此監護權不會因離婚而喪失,但是未獲得監護權的一方也必須通過支付贍養費、行使探視權和其他教育和撫養權間接實現監護權。
孩子監護權與撫養權的區別:
1、監護權重于撫養權,監護權是法定權,撫養權是協商或裁判授權;
2、監護權從法理上區分,屬于親屬法中的身份權。撫養權問題,一般多作為義務對待,但是也是一種權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關的權利,基于血親而產生;
3、有監護權并不代表有撫養權,有撫養權一定有監護權。
監護權是監護人對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人身權益、財產權益所享有的監督、保護的身份權。是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實施管理和保護的法律資格。對于處于父母保護之下的未成年人來講,法律已詳細規定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這些未成年人的監護權人就是父母。無父母或父母不能行使親權以及被宣告為無行為能力或行為能力受到限制人的人身和財產受到他人保護的權利也是監護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離婚后的父母子女關系】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父母離婚沒有撫養權一方還算是監護人嗎
法律分析:父母離婚后沒有撫養權的一方并不代表沒有監護權,兩者是不同的含義。根據我國的未成年人監護制度,一般情況下,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離婚后,父母雙方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不變,任何一方均要履行撫養教育子女的權利與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夫妻雙方自愿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愿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
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
第一千零八十五條 離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前款規定的協議或者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者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一千零八十七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父母離婚沒有撫養權一方還算監護人嗎
法律分析:還是孩子的監護人。無論離婚與否,父母雙方都對孩子有監護權,承擔監護人的義務。孩子也有被父母撫養和探視的權利。撫養權是指父母對其子女的一項人身權利,是基于家庭關系中的父母子女關系而產生,是權利與義務的結合體。與一方撫養權相對的是另一方的探望權。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對孩子具有監護權。父母雙方對子女的監護權是平等的,除因死亡、或父母子女關系的依法終止、或監護權被依法剝奪外,任何人不得加以剝奪和限制。夫妻離婚時,通常要對財產分割及未成年子女的撫養問題進行處理。很多人認為,孩子歸誰撫養,孩子就是誰的,另一方就不能管孩子了。其實不然,撫養權歸一方,并不等于剝奪了另一方的監護權。無論離婚與否,父母雙方都對孩子有監護權,承擔監護人的義務。孩子也有被父母撫養和探視的權利。監護權和撫養權的關系,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有孩子監護權并不代表有孩子撫養權,有孩子撫養權一定有孩子監護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二十七條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后,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后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離婚了沒有撫養權還是監護人嗎
法律分析:沒有撫養權,但依然是監護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后,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五條 離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前款規定的協議或者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者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