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能判死刑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刑幾年)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負刑事責任嗎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依法處三年以下拘留或者有期徒刑;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根據案件具體情況,不構成交通犯罪的,應當以其他方式處理。讓我們仔細看看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責任。
1.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你負刑事責任嗎?
1.對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無法賠償的,如果你是事故的主要責任人,將按交通肇事罪處罰。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一人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并對事故負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法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事故造成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飲酒、吸毒后駕駛機動車的;
(二)駕駛無駕駛資格的機動車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裝置故障的機動車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號牌或者報廢的機動車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二、責任認定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是否負刑事責任?
以下十六種情形通常將被確定為全部責任:
1、車前追尾;
2、變道事故;
3.倒車或者打滑后發生交通事故的;
4、從越野或非機動車道進入機動車道發生碰撞;
5.綠燈或無信號燈路口的轉彎車輛不允許直行;
6.進入環形交叉路口的車輛不得駛離或者在環形交叉路口行駛;
7、跨越道路中心線或隔離線事故;
8.逆向行駛;
9.右側超車發生交通事故;
10、超越正常掉頭、左轉、超車車輛前方碰撞;
1.紅燈時發生交通事故;
12.有禁止掉頭標志標線的地方,人行橫道、橋梁、陡坡、隧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13.與依法可以懸掛、停放的車輛發生碰撞;
14.開關車門造成交通事故;
15.機動車進出停車場或者停車泊位時,與正常行駛的車輛發生事故的;
16.單邊交通事故。
(二)因兩個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在事故中的作用和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三)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沒有過錯,屬于交通事故的,當事人沒有責任。
一方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另一方不負責任。
省級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認定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的具體規則或者標準。
綜上所述,法律認定對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負全部責任的是交通肇事罪。認識到交通肇事罪是指人因違反交通規則致殘,如果再次逃逸,情況會更加嚴重,這一點非常重要。以上是對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法律責任的介紹。如有其他相關建議,請咨詢專業律師。
百萬購車補貼
肇事逃逸是否會判死刑
不會。交通肇事逃逸應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上量刑。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并處十五日以下拘留。
2、醉酒駕駛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且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3、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4、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九十二條 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只要發生肇事逃逸,即可定為全責,但如果對方有無證、醉酒、闖紅燈等違法行為,可以認定主次責任。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幾年
一、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幾年
1、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從重處罰的情節,肇事逃逸認定的要件如下:
(1)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是為了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
(2)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即先前行為違反了交通運輸管理法規;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并非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不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況是什么
不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況如下:
1、交通事故當事人對事故事實無爭議,撤離現場自行協商解決,達成協議,并留下真實姓名、聯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報案的;
2、交通事故當事人為及時搶救事故傷者,標明車輛和傷者位置后駕車駛離現場并及時報案的;
3、交通事故當事人將傷者送醫院后,確因籌措傷者醫療費用需暫時離開醫院,經傷者或傷者家屬同意,留下本人真實信息,并在商定時間內返回的;
4、交通事故當事人因受傷需到醫院救治等原因離開現場,未能及時報案的;
5、交通事故當事人駕車駛離現場,有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或不能發現事故發生的;
6、有證據證明交通事故當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傷害而被迫離開交通事故現場并及時報案的。
深圳一保時捷闖紅燈撞死行人后逃逸,司機會被判死刑嗎?
深圳保時捷闖紅燈造成他人死亡并且逃逸,根據我國刑事法律的規定,該行為屬于交通肇事罪,而交通肇事屬于過失犯罪,除非撞死人之前具備殺人故意,構成故意殺人罪,否則不會被判處死刑。
目前,刑事審判中普遍認為闖紅燈致人死亡的案件中,行為人雖然具有違反交通法規的故意,但是不能認定其主觀上具有故意殺人的意思表示。基于社會普通人的心理,多數人們闖紅燈勢必是不遵守法律法規的行為,但是他們主觀上并不想要撞死人,他們只是輕信自己在違背法律法規的前提條件下能夠避免撞死人的悲劇,一旦不慎撞死人則應當屬于過于自信的產生過失。倘若認定為故意,則需要更多的事實、證據進行佐證。
不慎撞死人為交通肇事,故意將人撞死為故意殺人。同樣是開車將人撞死,但是根據其主觀惡意的不同,罪名也不相同。舉例說明,倘若不慎把人撞傷,行為人因為不想賠付醫藥費而將其碾壓致死,則屬于故意殺人。而倘若不慎將人撞傷,行為人將受害者移動至路邊再行逃逸,受害者因行為人逃逸,醫治不及時而死亡則屬于交通肇事罪,此時可以根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刑事法律規定對其進行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會使得刑罰更加嚴重,因為要抓捕行為人需要動用警力、國家資源,因此交通肇事逃逸一旦被抓,刑罰會更加嚴峻,這體現了我國堅持罪刑相適應原則。
經過該案件,個人認為,公明在出行時應當遵紀守法,而不應當抱有僥幸心理。逃過法律制裁只是一時的,倘若不知悔改,終究會造成更加嚴重的錯誤,到時需要承擔的懲罰也更加沉重。紅綠燈不是擺設,而是維持社會交通秩序的一種手段,司機應當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安全駕駛、禮讓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