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一房兩賣如何判決處理
購買二手房,遇到了一房多賣怎么辦?
1、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出賣人將房屋出賣后又將房屋抵押或出賣給第三人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2、出賣人將房屋出賣后又賣于第三人,并且辦理了過戶手續(xù),這種情況下,前買受人已不可能取得房屋所有權,合同上的債權轉化為損害賠償?shù)膫鶆眨鲑u人對得不到滿足的買受人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
3、出賣人將房屋出賣給買受人,并辦理了產(chǎn)權過戶登記,又與后買受人成立就同一房屋為標的物的買賣合同,此時出賣人已并非房屋所有權人,出賣人無權處分行為,房屋買賣合同當然無效。
4、出賣人將房屋出賣給兩個或多個買受人,且都沒有辦理過戶手續(xù),以簽訂合同的先后順序確定合同成立的效力,順位在先的合同有效。若兩個買受人均未辦理過戶登記和預告登記,需審查是否有買受人已經(jīng)合法占有了房屋,從風險承擔的角度來看,賦予合法占有房屋的買受人相應優(yōu)先權具有合理性。
5、買受人以出賣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另行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并將房屋交付使用,導致其無法取得房屋為由,請求確認出賣人與第三人訂立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的,應予支持。
6、在一房二賣中,預售合同登記的,具有對抗其他買受人的效力。
誰知道二手房買賣糾紛處理方法有哪些?
一、二手房買賣中的糾紛有哪些?
1、“一房兩賣”中的兩方買受人。出賣人受快速上升房價的影響,寧愿承擔定金罰則等違約責任,與另一手買受人簽訂第二份房屋買賣合同。往往在兩方均未過戶的情形下,兩方買受人針對各自合同的履行情況,或者起訴出賣人繼續(xù)履行合同,辦理過戶手續(xù),或者起訴要求解除合同,雙倍返還定金、返還房款并賠償購買同等地段同等面積房屋的差價。
2、涉訴房屋的共有人或者真正的所有權人。買房人依房產(chǎn)登記公示效力考察房屋產(chǎn)權證上無共有人、抵押人及其他權利人的信息后簽訂買賣合同,但往往又出現(xiàn)夫妻另一方、遺產(chǎn)繼承人、經(jīng)公證共同出資購買人等以出賣人無權處分為由,請求撤銷買賣合同,或者以交易價格極低,買賣雙方惡意串通損害第真正權利人利益為由,要求確認買賣合同無效。
3、請求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的承租人。目前房屋租賃市場活躍,但買賣雙方對合同簽訂時房屋是否存在承租人及其優(yōu)先購買權對合同效力的影響認識不到位,忽略對承租事實的考察認定,往往在買賣合同糾紛之外又出現(xiàn)承租人起訴買賣雙方侵害其優(yōu)先購買權,請求確認買賣合同無效的情形。
4、為買賣雙方提供居間服務的中介機構。大多數(shù)的二手房交易都是經(jīng)中介居間促成,中介機構參與交易整個過程,交易環(huán)節(jié)多,在介紹房源信息、協(xié)助辦理網(wǎng)簽、貸款、解押、登記等環(huán)節(jié)往往存在隱瞞房屋信息、違規(guī)申報、支招避稅、以貸款政策變更為由誤導當事人等問題,或者享受居間服務者對居間服務的內(nèi)容和標準有異議,拒不支付居間費用,導致買賣合同爭議之外的居間合同糾紛產(chǎn)生。
5、提供物業(yè)服務的機構。在二手房交易中,如果買賣雙方對交接時的水電暖物業(yè)等費用約定不明,事后互相推諉,均不承擔相關的費用,將導致相關物業(yè)單位起訴買賣雙方的服務合同糾紛產(chǎn)生。
6、涉房地產(chǎn)登記管理部門。部分當事人因房屋交易時參考的房屋登記信息不準確,導致交易不能,或者以房地產(chǎn)登記部門審核不利,依據(jù)虛假的材料做出錯誤登記為由,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房地產(chǎn)登記管理部門撤銷頒發(fā)的房屋所有權證。
二、如何處理二手房買賣糾紛?
針對房屋買賣合同的訴訟重疊現(xiàn)象,該院提出以下建議:一是由訴爭房屋所涉買賣合同糾紛、撤銷權糾紛、居間合同糾紛等承辦法官及時集中溝通案情,全面考察訴爭房屋的交易歷史、權屬情況、登記公示信息,梳理相關利益關系。二是把握訴訟時機和節(jié)奏,必要時追加相關利害關系人為第三人,或者適時中止訴訟,待優(yōu)先權利人訴訟終結后再行處理。三是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jiān)管,凈化房地產(chǎn)中介市場環(huán)境。四是建議房地產(chǎn)登記管理部門完善共有人登記、異議登記等制度,加大登記手續(xù)審核力度,彌補管理漏洞,避免因房產(chǎn)信息固化中的不完備、不準確引起糾紛。
法律咨詢,二手房,房主一房雙賣,如何賠償?
1 既然有判決,那房屋的產(chǎn)權已經(jīng)不屬于您了;
2 但是當初您和售房者簽訂的買房合同是有效的,所以售房者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3 因此,根據(jù)合同法和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售房者需承擔的責任有:
退還您交的售房款
如果買賣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是定金(注意不是訂金),那售房者須雙倍返還您交的定金,即十萬。
如果您能證明這次違約給您帶來了其他直接損失,那您可以一并要求
二手房一房二賣應該如何處理
二手房一房二賣處理如下:有效合同的當事人有權要求對方履行合同,交付房屋;可撤銷合同和無效合同的當事人在知道之日起一年內(nèi)可以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合同,要求對方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
【法律依據(jù)】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五百零五條
當事人超越經(jīng)營范圍訂立的合同的效力,應當依照本法第一編第六章第三節(jié)和本編的有關規(guī)定確定,不得僅以超越經(jīng)營范圍確認合同無效。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二手房交易糾紛你知多少 應該如何處理
買房不輕松,而二手房的交易流程比較復雜,不小心就會陷入糾紛,可能是因為售房者一房多賣,也可能是雙方簽訂了陰陽合同,還可能是購房者借他人名義買房,那么當這些糾紛出現(xiàn)之后,應該如何處理呢?隨我現(xiàn)在一起來看看吧。
1、一房多賣情形下,多個當事人均要求履行合同的,怎么處理?
出賣人就同一房屋分別簽訂數(shù)份買賣合同,在合同均為有效的前提下,買受人均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的,原則上應按照順序確定履行合同的買受人。買受人的順序分為已經(jīng)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均未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已經(jīng)實際合法占有房屋的;均未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又未合法占有房屋,應綜合考慮各買受人實際付款數(shù)額的多少及先后、是否辦理了網(wǎng)簽、合同成立的先后等因素,公平合理的予以確定。
2、當事人簽訂陰陽合同,對房屋價款和履行方式約定不一致的,怎么處理?
當事人之間就轉讓房屋簽訂陰陽合同,合同中關于房屋價款、履行方式等約定不一致,當事人就此產(chǎn)生爭議的,應當依據(j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合同約定繼續(xù)履行。對于當事人在房屋買賣中確實存在規(guī)避稅收征管、騙取貸款等行為的,必要時可一并建議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處理。
3、以他人名義購房,借名人與登記人發(fā)生糾紛的,怎么處理?
當事人約定一方以他人名義購買房屋,并將房屋登記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實際享有房屋權益,借名人依據(jù)合同約定要求登記人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可予支持。但是前提是當事人之間已經(jīng)就借名購房達成了書面協(xié)議,或有證據(jù)能夠證明借名的事實。
4、一方當事人確實為購房出資,但不能證明當事人之間系借名關系的,怎么處理?
當事人一方提供證據(jù)證明其對房屋的購買確實存在出資關系,但不足以證明雙方之間存在借名登記的約定,其主張確認房屋歸其所有或要求登記人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不予支持。在此情形下,出資人只能向對方主張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從而要回借款及其利息,而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權。
(以上回答發(fā)布于2016-03-0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準)
二手房一房二賣怎么處理
看具體情況。 二手房 一房二賣 如何處理要分三種情形: 1、出賣人先后與兩個不同的買受人訂立合同后,對后一個 購房 者履行了合同義務,辦理了 房產(chǎn)過戶 登記手續(xù)的情形。 在該情形下,兩個 房屋買賣合同 均屬有效。 但因成立在后的合同已經(jīng)履行完畢,該合同中的購房者已實際取得 房屋所有權 。 賣房者應對前一個房屋購買者負損害賠償責任,賠付房屋全款; 2、出賣人將房屋售與前一個購房者簽訂合同并辦理了 產(chǎn)權過戶 登記之后,又與他人就同一房屋簽訂 買賣合同 。 出賣的標的物,應當屬于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權處分。 賣房者應對后一個房屋購買者負損害賠償責任,賠付房屋全款; 3、二次買賣均未完成過戶登記的處理。 屋所有權仍為出賣者享有,而兩個購房人都未取得房屋的所有權。 原則上講,買受人只能通過債權保護方法保護自己的權益,法院會區(qū)別不同情況,予以合理的處理。 《房屋登記辦法》第三十三條 申請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記申請書; (二)申請人 身份證 明; (三)房屋所有權證書或者房地產(chǎn)權證書; (四)證明房屋所有權發(fā)生轉移的材料; (五)其他必要材料。 前款第(四)項材料,可以是買賣合同、互換合同、 贈與合同 、受遺贈證明、 繼承 證明、分割協(xié)議、合并協(xié)議、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生效的法律文書,或者其他證明房屋所有權發(fā)生轉移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