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轉賬多少可以立案(微信轉賬多少可以立案)
微信轉錯錢多少可以立案
法律分析:詐騙金額在三千元以上的或者發送詐騙信息五千條以上的涉嫌詐騙罪,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微信轉賬3000元可以立案嗎
可以立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的情形,轉賬3000元符合金額“數額較大”的立案金額標準。
微信給陌生人錯轉了一千,可以被立案嗎
不會
微信轉賬被騙了一千塊錢報警一般不會立案,具體是否可以立案要根據當地的立案標準確定,如果當地的立案標準中一千就可以立案,則報警就會立案,反之則不會立案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并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微信轉賬錢轉錯的,當事人可以與得利人協商,請求其返還不當得利;協商不成的,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訴維權。但如果得利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取得的利益已經不存在的,則不需要返還。
還有一些貪小便宜的人,喜歡索要一定的好處費,對此可以根據自己的接受度加以考慮。如果對方數額比較小,可以歸還絕大部分的,不妨考慮下,畢竟立案也很麻煩。如果對方,拒不歸還或者獅子大開口,只愿意歸還小部分,而數額比較大的話,建議還是走司法途徑,如起訴微信+對方來解決,這樣公安或法院就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和對方進行協調,從而可以獲取到對方的身份信息,這樣追回來的概率就比較大了。
一般來說,微信轉錯帳在民法的角度來講,對方屬于不當得利,這個是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要求對方進行返還的,但是這個事情在微信、用戶、對方、甚至是公安司法部們之間存在一個“死循環”,那就是他并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_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六十七條_ 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搶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攜帶兇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轉賬多少可以立案
司法解釋規定的詐騙罪最低立案標準為3000元,但具體立案標準如何要看各地的具體規定。如果微信轉賬錯誤,受到詐騙,達到公安機關的立案標準,可以進行立案。立案標準根據當地的經濟水平來定。
公安機關接受涉嫌經濟犯罪線索的報案、控告、舉報、自動投案后,應當立即進行審查,并在七日以內決定是否立案;重大、疑難、復雜線索,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立案審查期限可以延長至三十日;特別重大、疑難、復雜或者跨區域性的線索,經上一級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立案審查期限可以再延長三十日。
轉賬達到3000金額才可以立案:
(1)若個人被騙金額超過3000元及以上,報警才給予立案;
(2)若個人被騙金額低于3000元,警方不予立案。則按盜竊處理,做相應報案記錄;
(3)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只有轉賬記錄是可以向公安機關報警的,一般只要達到詐騙罪的立案標準,且有犯罪事實就可以立案。如果被詐騙,應當先選擇報警。如犯罪嫌疑被抓獲歸案拒不賠償受害人損失,受害人可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微信轉賬多少立案
法律主觀:
發生微信轉賬糾紛均可起訴立案。法律規定,因民間借貸起訴的,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立案,與借款金額無關。起訴和立案需要原告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被告明確,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具體,屬于法院的管轄范圍內。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微信轉賬多少可以起訴追回?
一、微信轉賬多少能立案
1、微信轉賬多少錢都可以立案。法律規定,因民間借貸起訴的,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立案,與借款金額無關。
起訴和立案條件包括:原告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二、微信支付規則
1、綁定銀行卡時,需要驗證持卡人本人的實名信息,即{姓名,身份證號}的信息。
2、一個微信號只能綁定一個實名信息,綁定后實名信息不能更改,解卡不刪除實名綁定關系。
3、同一身份證件號碼只能注冊最多10個(包含10個)微信支付;
4、一張銀行卡(含信用卡)最多可綁定3個微信號;
5、一個微信號最多可綁定10張銀行卡(含信用卡);
6、一個微信帳號中的支付密碼只能設置一個;
銀行卡無需開通網銀(中國銀行、工商銀行除外),只要在銀行中有預留手機號碼,即可綁定微信支付。
微信轉賬被騙多少錢可以立案
法律分析:若個人被騙金額超過3000元及以上,建議立即打110報警或到附近派局所報案。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被騙金額超過3000元及以上達到立案標準給予立案。
(二)若個人被騙金額低于3000元,如被騙幾十、幾百元的報警,警方不予立案。則按盜竊處理,做相應報案記錄。
但是建議去派出所報案,并提供有效證據。當受害人數、涉及金額累計達到一定數額時,警方也將會立案調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 的,依照規定。
錢轉賬轉錯了多少才能立案,求解
轉錯錢是可以立案的,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立案金額。《民法通則》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還受損失的人。在轉錯賬后要保存好微信轉賬記錄和銀行卡明細,這些是可作為起訴對方的證據。
如果數額較大,用戶需盡快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轉賬因為操作原因,轉到第三方賬戶,第三方即為受益方,轉賬人有權要求第三方返還款項。銀行出于對于用戶身份信息保密的原則, 因此不會隨意提供用戶身份信息。
發現轉入第三方賬戶以后,應當及時報警,由警方出面與銀行協調,提供受益方的身份信息。如對方拒絕返還,則涉嫌“不當得利”,轉賬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擴展資料:
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有犯罪事實。
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生。至于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人是誰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后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