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語言攻擊他人算什么罪(網絡上惡意語言攻擊他人算什么罪)
網絡語言攻擊觸犯什么法律
語言攻擊的行為,涉嫌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罰如下:
1、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情節嚴重”: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另外,誹謗屬于告訴才處理的自訴案件,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關于如何界定“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新出臺的司法解釋列舉如下:
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
(一)引發群體性事件的;
(二)引發公共秩序混亂的;
(三)引發民族、宗教沖突的;
(四)誹謗多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五)損害國家形象,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的;
(六)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的;
(七)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情形。
網絡語言暴力的影響
(一)身心健康 網絡語言暴力極其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網絡本身開放與封閉,現實與虛擬的雙重矛盾會導致青少年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無法形成成熟的是非判斷力,繼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傷害。再加以語言暴力的影響,極大增強了其負面心理,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都遭到侵犯和損害,屬于精神傷害的范疇。網絡語言暴力具有隨意性、簡單化、非理性和情緒化等特點,實質上是一種社會‘軟暴力’,是語言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它比傳統語言暴力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更強的攻擊性,嚴重影響青少年的精神狀態,破壞當事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秩序。
(二)意識行為 網絡的開放性、匿名性和即時性沖淡了現實的社會規范,青少年在潛意識中會認為在網絡里自己獲得了完全的自由,可以為所欲為、大放厥詞。青少年逐漸在規范中迷失自我,從而降低了他們的責任意識和個人素質,這就使得網絡語言暴力有了生存的土壤。社會心理學家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青少年周圍越多的人使用網絡語言暴力,其本身固有的道德規范也就會相應地降低,站出來指正其使用網絡語言暴力的概率也就越來越小,從眾的青少年也會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行為慣性,破窗效應會愈發明顯。
(三)違法犯罪可能性 網絡語言暴力易誘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網絡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誘因和手段,由于網絡語言暴力導致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屢見不鮮。如,因網上與他人發生語言爭執而在現實中斗毆、傷害他人;運用計算機病毒實施電子犯罪,利用網絡實施詐騙、盜竊等犯罪行為等等。網絡語言暴力已經嚴重阻礙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既不利于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社會觀、人生觀的形成,更不利于青少年道德法制觀念的形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語言攻擊觸犯什么法律怎么處罰
這個需要看所造成的情節嚴重性,如果情節非常嚴重并且造成的影響極其惡劣的話可能會構成誹謗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分析】
誹謗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并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誹謗罪。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并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于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誹謗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誹謗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 人自殺的等等情況。誹謗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誹謗罪。誹謗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目的在于敗壞他人名譽。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語言攻擊觸犯什么法律
語言攻擊的行為涉嫌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罪。
通過語言對別人進行攻擊的,可以算做對別人的侮辱,誹謗,我國刑法對這些行為有規定屬于侮辱誹謗罪,一般如果僅僅是語言攻擊,沒有造成什么社會影響,也沒有惡劣危害的,屬于一般性的違法行為,不算是犯罪行為,相反的,如果是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有較大層面的危害的,屬于犯罪行為。
侮辱罪的構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
2、在客觀方面表現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3、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用語言威脅他人屬于什么罪
法律分析:一般情況下,語言恐嚇威脅不構成犯罪,可能違法。如果語言威脅恐嚇他人生命安全,其行為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可以給予拘留并處罰款的處罰。嚴重情況下,構成尋釁滋事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條 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罰金。
惡意辱罵他人算犯法嗎?
這種情況屬于違法行為,只是違法的情節輕微,尚不足以達到必須進行處罰的程度。
如果屬于長期、多次辱罵他人,無事生非,甚至給他人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可以對其給予一定的處罰,罰款或者拘留。對于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還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
對于受害一方可以采取及時報警的方式處理。
語言攻擊觸犯什么法律
一、語言攻擊觸犯什么法律
1、語言攻擊情節嚴重的,有可能構成侮辱罪。言語攻擊就是受挫者對阻礙自己實現目標的人施以謾罵、侮辱人格、造謠中傷或散布流言蜚語、制造傷害性輿論等。言語攻擊有時也可以達到使人痛苦、發瘋、有口難辯、被至于死地的目的。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二、民事侵權侮辱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是什么
1、行為的嚴重程度不同。構成侮辱罪的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行為;民事侵權的侮辱行為僅限于“造成一定影響”的侮辱行為。
2、行為的對象不同。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權侮辱行為的對象可能為法人。
3、對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權的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也有過失。即民事侵權行為人只要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了對他人人格、名譽的損害,就應承擔名譽侵權的法律責任。
語言惡意攻擊他人觸碰了什么法律
法律分析:治安管理處罰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語言威脅他人構成什么罪
法律分析:
根據威脅恐嚇程度的不同有兩種處理方式。
情節輕微的,不構成犯罪,建議注意人身安全的同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處理,公安機關有權對行為人處以最高10日的拘留和500元的罰款。
情節嚴重的,行為人將涉嫌尋釁滋事罪或敲詐勒索罪等罪名,此時被害人有權撰寫《刑事控告狀》并搜集相關證據向當地公安機關提起刑事控告,爭取達到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效果。
尋釁滋事罪是指隨意威脅、恐嚇、辱罵和挑釁他人等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流氓行為,普通情節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威脅、要挾或恐嚇等手段強迫他人交出財物的犯罪行為,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將被判處三年上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衍生問題:
恐嚇未成年有什么罪
以主觀上發泄情緒、逞強耍橫、無事生非為目的,攔截、恐嚇他人屬于尋釁滋事,情節嚴重的,觸犯尋釁滋事罪。恐嚇未成年兒童尚不構成犯罪情節的,警方會在法定原則內,結合案情及自身的自由裁量權,有可能給予從重處罰,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
語言攻擊他人犯法嗎
法律分析:語言攻擊的行為涉嫌觸犯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第2款的規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嚴重的還可能構成侮辱罪呢。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語言攻擊,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范疇。誹謗罪是指捏造事實,并公然損害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