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工商戶虛假宣傳如何處理(個體工商戶虛假宣傳怎么處罰)
夸大宣傳,虛假宣傳怎么處理
法律主觀:
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先行賠償。
法律客觀:
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廣告的經營者和發布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規定,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如:雇傭或者伙同他人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現場虛假的演示和說明,張貼、散發、郵寄虛假的產品說明書和其他宣傳材料,在經營場所對商品作虛假的文字標注、說明或解釋,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作宣傳報道,對商品的價格、質量、性能、用途、制作成份、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市場信息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對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對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廣告的經營者、廣告的發布者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制作、發布虛假廣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廣告費用,并處廣告費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依法停止其廣告業務。
客戶投訴工商虛假宣傳怎么處理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發現有虛假宣傳或者宣傳廣告行為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向監督管理部門舉報的,那么客戶投訴工商虛假宣傳會如何處理?下面由我為讀者進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識對讀者有所幫助。
一、客戶投訴工商虛假宣傳怎么處理
工商管理部門收到虛假宣傳的投訴后,會對虛假宣傳進行調查,經調查確實有虛假宣傳行為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應的罰款,情節嚴重可吊銷營業執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二十條 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屬于發布虛假廣告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規定處罰。
二、虛假廣告行為的類型
1、欺詐性廣告,即以牟取非法收入為目的,采用捏造、歪曲等手段進行宣傳,從主觀上欺騙消費者;
2、夸大性廣告,即在廣告中使用無科學根據的夸張詞語或絕對性詞語夸大商品功效,誘使消費者購買;
3、含糊其詞的廣告,這類廣告詞句往往刻意取巧,故意使用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語言、文字、圖像,對消費者進行誤導,最為典型的便是“買一送一”的優惠銷售方式,使消費者誤認為商家所送商品是同一商品,如消費者參與某運動鞋的“買一送一”活動,得到的贈品僅是一雙鞋墊;
4、混淆視聽的廣告,此類廣告多為自己的產品蓋上“大帽子”——即宣稱某某科研院所最新成果、與國外某某機構強強聯合等,讓普通消費者難辨真假;
5、名人廣告,利用公眾崇拜名人心理做廣告。近年來諸多名人因代言的藥品、化妝品等商品廣告涉嫌夸大功效而被媒體曝光。
以上知識就是我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工商管理部門收到虛假宣傳的投訴后,會對虛假宣傳進行調查,經調查確實有虛假宣傳行為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應的罰款,情節嚴重可吊銷營業執照。
被投訴虛假宣傳一般怎么處理
被投訴虛假宣傳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積極自查。作為賣家,在接到買家投訴你虛假宣傳時,一定要積極進行自查,看看自己宣傳廣告語是否是出現了夸大其詞的成分,假如卻有此事,就一定要引起重視,要認真的去處理此事;
2、聯系買家。作為電商賣家,在接到買家的投訴后,應該積極聯系買家,了解買家投訴你的原因;
3、私聊協商。假如買家投訴的確實是事實,那作為賣家就應積極地和買家進行溝通,無論給買家造成損失與否,也應就自己的失誤給買家道歉,期望能得到買家的理解,假如給買家造成了損失,就應積極和買家協調賠償事宜;
構成虛假宣傳會面臨以下后果:
1、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依法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2、涉嫌虛假宣傳罪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因此,當消費者遇到消費糾紛時,應當合理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個體工商戶虛假宣傳如何處理?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進行虛假宣傳行為,不僅需要負擔行政處罰的后果,還要對消費者進行相應的賠償責任。但是,2018年實施了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做出了修改。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以及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一條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被投訴虛假宣傳一般怎么處理
被投訴虛假宣傳之后,商家應該先積極的與消費者溝通處理,如果已經投訴到工商局,經查屬實的,那么工商局一般會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罰。
什么是虛假宣傳呢?
虛假宣傳是指在商業活動中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或者服務做出與實際內容不相符的虛假信息,導致客戶或消費者誤解的行為。虛假宣傳違反誠實信用原則,違反公認的商業準則,是一種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如果是商家被投訴虛假宣傳的,那么首先要積極進行自查。作為商家,在接到消費者投訴你虛假宣傳時,一定要積極進行自查,查看自己宣傳廣告語是否是出現了夸大其詞的成分;其次要積極聯系消費者。作為商家,在接到消費者的投訴后,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應該積極聯系消費者溝通處理;最后要找到問題。根據消費者投訴的線索,作為商家要積極引起重視,找到虛假宣傳的問題點,然后積極進行整改。
但是,如果是消費者遭遇虛假宣傳的,應該要怎么進行投訴呢?
作為消費者,我們可以先與商家進行溝通,要求解決方案,如果對于商家提出的解決方案不滿意的,可以向工商局進行投訴處理的。工商局會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調查,如果經過調查確實屬于虛假宣傳的,那么工商局會對商家進行相應的處罰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后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五十三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有權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投訴、舉報違反本法的行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開受理投訴、舉報的電話、信箱或者電子郵件地址,接到投訴、舉報的部門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并告知投訴、舉報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有權向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舉報。接到舉報的機關應當依法作出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及時告知舉報人。有關部門應當為投訴、舉報人保密。
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怎么處理
商家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賠償是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一般為購買商品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商家虛假宣傳向當地工商行政部門投訴或者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
一、商家虛假宣傳 誤導消費者應該如何賠償
商家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賠償是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法律快車提醒您,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二、商家虛假宣傳向哪個部門投訴
商家虛假宣傳可以找當地工商行政部門投訴或者通過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虛假宣傳行為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消費者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虛假宣傳行為過于嚴重不合理的,可以報警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六條
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
三、虛假宣傳行為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虛假宣傳是指在商業活動中,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或者服務做出與實際內容不符的虛假信息,導致客戶或消費者誤解的行為。
1.主體判斷上,雙方是否存在市場競爭關系;
2.侵權方主觀上是否存在惡意;
3.侵權方在宣傳的過程中是否存在虛假的成分;即使該種宣傳的內容均是真是的,但是如“混同宣傳” 是否足以誤導公眾,做出錯誤的判斷;
4.“虛假宣傳”及“誤導宣傳”的后果是否損害了消費者或競爭者的權益;是否足以增加侵權方的競爭優勢,使其獲得更多的市場交易機會,從而損害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進而符合法律規定的“違反了公認的商業道德,擾亂了正常的競爭秩序”,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引用法條
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怎么處理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進行虛假宣傳行為,不僅需要負擔行政處罰的后果,還要對消費者進行相應的賠償責任。但是,2018年實施了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做出了修改。
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以及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怎么處理
首先,對于商家虛假宣傳行為,我們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二條規定: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虛假宣傳的民事責任。
再次,虛假宣傳行為屬于欺詐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
1、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商家的虛假宣傳行為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2、商家虛假宣傳賠償的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虛假宣傳賠償,依照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