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含義是什么(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鑒定標準)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含義是什么(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鑒定標準)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含義是什么(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鑒定標準)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梢赃M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界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主要標準是年齡和精神狀況,因為一個人的年齡與他的智力發育程度和精神發育是否健全有直接聯系。一般來說,各個國家的未成年人的發育成熟年齡上基本相同,未必有什么差距,但是 各個國家的民法仍然按不同的年齡來劃分成年人與未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1、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2、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除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外,還包括這兩種民事行為能力: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指能夠通過自己獨立的行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能力。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人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無民事行為能力。指不具備以自己的獨立行為取得民事權利、設立民事義務的能力。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九條__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二條__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指的是滿10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
【法律分析】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一個介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與無民事行為能力之間的類型,具有緩沖全有與全無的極端性的規范功能。相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意味著未成年人不是完全不能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而是可以有限地獨立實施某些民事法律行為,即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有限度的一般是不能完全辨別自己的民事行為的公民,法律上明確規定了限制民事行為的能力人是不完成負刑事責任的,具體情況結合實際而定。不可以完全辨別出自己所作所為的成年人。其行為的法律效果為沒有經過父母、配偶等代理,也沒有經過父母、配偶等事先同意的,自己獨自做出的法律行為的效力待定。但可以接受贈與等不負法律義務的行為。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行為能力,但不能完全自理其民事行為的自然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概念源于法律對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分類。根據民事行為能力的不同,自然人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完全自理其民事行為,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則完全不能自理其民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則處于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行為能力,但不能完全自理。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法律上的地位體現在其可以進行一定的民事行為,如購買生活用品、接受贈與等,但這些行為必須在法定代理人的監護下進行。同時,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從事一些重要的民事行為,如簽訂合同、處分財產等。
舉個例子,小明今年15歲,他在一家商店購買了一臺手機。由于小明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他購買手機的行為必須在法定代理人的監護下進行,否則該行為將無效。如果小明想要將自己的存款贈送給朋友,他也需要在法定代理人的監護下進行,因為該行為涉及到財產的處分。
總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具有一定的行為能力,但不能完全自理其民事行為的自然人。在法律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法定代理人的監護下進行一定的民事行為,以確保其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法律分析: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
一、8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但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以自己的勞動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區別在于: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還有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指年滿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能力。2、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實施任何民事法律行為,其實施的任何民事法律行為都無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實施與其年齡意志相符合的民事法律行為,和純獲益的民事法律行為。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待定,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八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在實施包括贈予、獎勵、收入(比如稿費)等純獲利益行為時,不能以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為由來抗辯。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曾經有過類似規定,這次法律予以明確,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財產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衍生問題:
未成年幾歲負法律責任?
1、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2、民事責任:沒有年齡限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3、行政責任:不滿14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智力發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不能認清自己的行為后果。
法律分析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智力發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不能認清自己的行為后果。如果讓其實施行為,則可能既不利于行為人自身利益的保護,也會損害他人的利益。因此,這種情況下的民事主體實施行為的范圍受到限制,只能親自實施與自己智力、精神狀況相適應的行為,并承擔相應的行為后果。超出自己智力、精神狀況的行為,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屬于心智健全,主要依據自然人的認知能力來判斷。這一標準主要是針對未成年人而設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理解并能預見其后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確認和劃分民事行為能力的基礎,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取決于其意思能力的狀況。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后果,是判斷其是否心智健康的關鍵。如果他在行為的那一刻不能理解自己行為的法律后果,即使其行為是適當并公平的,而且即使對方也沒有理由認為他精神上有什么障礙,那么他的行為也是依法可以撤銷的。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無、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條件的影響。如年齡、智力發育程度和精神狀態這些先天或應然的生理條件,對自然人的意思能力的水平產生直接影響。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獨立通過意思表示進行民事法律行為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的自然人,主要包括:8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認定自然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必須具備以下要件:
(1)自然人須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依據我國民事司法實踐,判斷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或者參照醫院的診斷、鑒定確認。在不具備診斷、鑒定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參照群眾公認的當事人的精神狀態認定,但應以利害關系人沒有異議為限。
(2)須經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利害關系人包括近親屬以及其他利害關系人。這里所說的近親屬,主要是指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以及其他近親屬等。依據《民法典》第24條第3款的規定,其他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3)須經人民法院認定。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作出認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裁判,并指定監護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條 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法律分析: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智力發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不能認清自己的行為后果。如果讓其實施行為,則可能既不利于行為人自身利益的保護,也會損害他人的利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