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有能力償還不還怎么辦(借款人有能力償還不還,,擔保人怎么辦)
朋友借錢不還,沒辦法最后起訴了,還是不還怎么辦?
當債務人已經將財產轉移,名下無財產可供執行怎么辦?我們可以申請將其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失信被執行人就是我們生活中講的“老賴”。由于執行難的問題,近幾年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限制“老賴”的措施
第一招:《民事訴訟法》中的強制執行措施
當“老賴”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后,會被:
1、強制執行存款;
2、強制執行收入;
3、強制執行股票等財產;
4、強制執行車輛等動產;
5、強制執行應收賬款等財產;
6、強制執行土地、房產等不動產;
7、強制被申請執行人返還特定的財物;
8、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和支付遲延履行金;
9、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
10、限制出入境等。
第二招:特殊標的強制執行
1、執行唯一住房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條的規定,符合條件的唯一住房(具體見法條)仍然可以執行,而且實務中,已經出現了大量執行唯一住房的案例,以后肯定會越來越多。
2、執行被執行人工資收入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執行程序中能否扣劃離退休人員離休金退休金清償其債務問題的答復》,在離退休人員的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收入不足償還其債務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離退休金發放單位或者社會保障機構協助扣劃其離休金或退休金,用以償還該離退休人員的債務。
3、執行被執行人養老金
2014年6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能否要求社保機構協助凍結、扣劃被執行人的養老金問題的復函》(2014)執他字第22號,明確確認社會保障機構作為養老金發放機構,有義務協助人民法院凍結、扣劃被執行人應得的養老金。
4、執行配偶財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
此規定明確,債權人向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可見,在夫妻債務性質的推定上,婚姻法司法解釋(二)明確推定為共同債務。
除非有相反證據證明不是共同債務,或者財產約定各自所有。在實務中,不少法院在實務中對能認定為共同債務的已經開始直接執行配偶的財產,比如浙江法院,也有部分法院不予執行,不過相信在日后的司法實務中會越來越明確,不少利用假離婚來轉移財產逃避債務的行為會受到更大力度的打擊。
5、未成年子女來歷不明巨額財產強制執行
將財產轉移到子女名下也是“老賴”慣用的逃債手法,目前法院已經出現相關案例,強制執行被執行人未成年子女來歷不明巨額財產,以后也將得到普遍認可。
6、強制拍賣被執行人手機號
案例一:山東省臨沂市臨沭法院在強制執行過程中發現被執行人名下擁有1***999999手機號,每月最低消費1200元,迅速對其進行查封和評估,并在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進行公開拍賣,于2017年3月11日上午5時22分以19.38萬元順利成交。
案例二:焦作博愛縣法院在執行其(2016)豫0822民初139號民事判決書過程中,因被執行人竇某下落不明,且查無可供執行財產,導致案件無法執行。在其后執行過程中,博愛縣法院執行干警查明被執行人名下號碼為15xxxx88888手機卡一張,隨即依法查封被執行人上述名下手機號。經過評估,該手機號價值6萬元。2017年8月25日,該手機號碼在淘寶網司法拍賣,以20萬元的最高價成交。
第三招:特殊行為禁止
1、禁止出入境
依據《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關于依法限制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出境問題的若干規定》的規定,人民法院對中國公民可根據通報備案對象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當事人有未執行民事案件的,向當事人口頭通知或書面通知,在其案件(或問題)執結之前,不得離境。
2、禁止失信被執行人上高速
2015年1月,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聯合重慶高速執法一支隊在重慶市高速路部分主線收費站嚴查“老賴”,“老賴”們的車輛只要行駛上了高速,就將被現場扣留,由高速執法移交法院處理。
3、禁止失信被執行人某些駕駛行為
2016年3月浙江省云和縣人民法院發出一張限制高消費令,首次將被執行人駕駛小型汽車納入高消費行為限制范圍。
以上2、3是部分法院進行的措施。
4、凍結駕駛證,限制駕駛證年檢
案例一:銀川市興慶區法院2015年始通過凍結失信被執行人的機動車駕駛證并不予審核的方法,執結了多起執行案件。目前,該法院執行局正在和轄區內的多個部門進行協調,打算進一步擴大凍結“老賴”的其他資格證及相關證明,讓一些靠“證”吃飯、靠“證”生活的老賴寸步難行。
案例二: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法院在一起撫養費案件的執行過程中了解到某長期未結案件的被執行人擁有B本駕駛證,并從事貨運工作,于2017年7月13日凍結被執行人駕駛證,不給其駕駛證年檢的機會,消除其對抗執行的本錢。
第四招:全方面限制措施
1、限制高消費
根據2015年7月22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三條規定,限制如下高消費:
①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②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③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④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⑤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
⑥旅游、度假;
⑦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⑧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⑨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2、從事特定行業或項目限制
2016年9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全方面的限制,從事特定行業或項目限制包括:
①設立金融類公司限制。
②發行債券限制。
③合格投資者額度限制。
④股權激勵限制。
⑤股票發行或掛牌轉讓限制。
⑥設立社會組織限制。
⑦參與政府投資項目或主要使用財政性資金項目限制等。
另2016年1月20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牽頭,人民銀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辦、中央文明辦、最高人民檢察院等44家單位聯合簽署了《關于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共提出55項懲戒措施,對失信被執行人設立金融類機構、從事民商事行為、享受優惠政策、擔任重要職務等方面全面進行限制。
3、政府支持或補貼限制
①獲取政府補貼限制。
限制失信被執行人申請政府補貼資金和社會保障資金支持。
②獲得政策支持限制。
限制失信被執行人在獲得政府補貼,在審批投資、進出口、科技等政策支持方面的政策。
4、任職資格限制
①擔任國企高管限制。
②擔任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限制。
③擔任金融機構高管限制。
④擔任社會組織負責人限制。
⑤招錄(聘)為公務人員限制。
⑥入黨或黨員的特別限制。
⑦擔任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限制。
⑧入伍服役限制等。
5、準入資格限制
①包括海關認證限制。
②從事藥品、食品等行業限制。
③房地產、建筑企業資質限制。
6、榮譽和授信限制
①授予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慈善類獎項限制。
②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榮譽限制。
③授信限制。
7、特殊市場交易限制
①從事不動產交易、國有資產交易限制。
②使用國有林地限制。
③使用草原限制。
④其他國有自然資源利用限制。
以上第2-7源于《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
8、不能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
2014年3月中央文明辦、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工商總局、中國銀監會、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鐵路總公司關于印發《“構建誠信懲戒失信”合作備忘錄》的通知(文明辦[2014]4號),明確失信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不得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
《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中用的是“限制”,當然也包括禁止。
9、限制投標人、招標代理機構、評標專家以及其他招標、從業人員招投標活動
2016年9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聯合公布《關于在招標投標活動中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的通知》,限制失信被執行人的投標活動、招標代理活動、評標活動、招標從業活動。
10、限制支付寶,芝麻信用等網絡支付工具和授信
2015年7月24日,最高法與芝麻信用簽署對失信被執行人信用懲戒合作備忘錄,最高人民法院官方授權第三方商業征信機構通過互聯網聯合信用懲戒。
芝麻信用會同淘寶、天貓、神州租車、趣分期、去哪兒旅游、我愛我家相寓等各應用平臺在消費金融、螞蟻小貸、信用卡、P2P、酒店、租房、租車等場景全面限制失信被執行人,壓縮失信被執行人生存空間。
主要措施有:限制失信被執行人申請貸款、融資等金融行為;限制失信被執行人通過淘寶或天貓平臺購買機票、列車軟臥、保險理財產品及非經營必需車輛、旅游、度假產品等;限制預定三星級以上賓館、酒店;限制失信被執行人在互聯網的奢侈品交易等高消費行為。
第五招:方便快捷強力執行行為
1、面向社會公布被失信被執行人信息
并通過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公布與查詢平臺、有關網站、移動客戶端、戶外媒體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供公眾免費查詢;
根據聯合懲戒工作需要,人民法院可以向有關單位推送名單信息,供其結合自身工作依法使用名單信息。對依法不宜公開失信信息的被執行人,人民法院要通報其所在單位,由其所在單位依紀依法處理。
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依法將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受懲戒情況等公之于眾,其次,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和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布,通過主要新聞網站向社會公布,另外部分地方還在公共場所(比如火車站、各商業廣場等)通過大屏幕輪番播放當地失信人名錄,起到較大威懾作用。
2、網絡快速查詢及執行查控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建立快速查詢信息共享及網絡執行查控協作工作機制的意見》,該意見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協作內容:
一是信息共享。最高人民法院與公安部共享執行案件信息、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及司法審判信息;
二是查詢反饋。公安部協助人民法院查詢反饋被執行人身份信息、被執行人出入境證件及出入境信息、被訴訟保全被告的出入境證件信息以及被訴訟保全被告、被執行人的車輛登記信息等;
三是限制出境。公安機關協助人民法院限制被執行人出境;四是查控車輛。公安機關協助人民法院查找、凍結車輛;五是查找被執行人。公安機關協助人民法院查找下落不明的被執行人。
3、每六個月查詢一次財產
2016年11月7日,最高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嚴格規范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規定(試行)》,其中第九條終于明確“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后的五年內,執行法院應當每六個月通過網絡執行查控系統查詢一次被執行人的財產,并將查詢結果告知申請執行人。
第六招:其他執行及限制措施
1、通信限制及“失信人彩鈴”措施
平陸縣人民法院向電信、移動、聯通各運營商出具協助執行通知書,為失信人定制“失信人彩鈴”的措施,老賴將越來越難以遁形。
2、限駕令
平陸縣人民法院和平陸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聯合下發了《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駕駛小型汽車等的實施辦法(試行)》,對未按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履行義務、擁有駕駛資格的被執行人,法院將對其采取限制駕駛非營運車輛的措施,同時,交警部門積極配合法院,在日常巡查以及專項執法過程中,發現限駕被執行人駕駛非營運車輛的,及時向法院通報,申請執行人和社會公眾可對限駕被執行人駕駛非營運車輛的行為進行舉報,符合規定條件的,給予獎勵。被執行人履行完畢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法院將及時解除其限駕令。
3、公告懸賞提供財產線索
2017年5月1日開始施行的《關于民事執行工作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被執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書面申請發布懸賞公告查找可供執行的財產。
目前我省晉城中院、陽城法院、太原市杏花嶺區法院、岢嵐法院等一大批法院已經實行了財產公告懸賞制度。
曲沃縣人民法院2018年6月10日與今日頭條失信被執行人曝光平臺合作,將一批失信被執行人相關案件信息曝光,被執行人鞏某某等8名失信被執行人得知自己的失信行為成為本地“頭條”新聞后,迫于輿論壓力,不敢再逃避義務,最終主動還款。
4、執行懸賞保險
2018年10月30日,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與中國人保財險山西分公司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這是山西法院引入第三方解決“執行難”的一項新舉措。旨在探索建立解決執行難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保險的功能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綜合社會治理格局,助理破解執行工作查人找物難、財產變現難等問題。
第七招:終極大招——刑事責任的追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追究刑事責任。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一步細化了該刑事責任的具體事項,并且規定在公安機關不予受理的情況下,公訴轉自訴。
“黑名單”措施將強有力的擊潰“老賴”的心理防線,區域性的好方法例如拍賣有價值的手機號、限制駕照年檢、限制駕駛小汽車都有希望在全國推廣。
因此,很多糾紛如果能在產生前就做好必要防范,比如完善抵押手續,質押手續,或者在訴前做好保全手續,能較大程度的保障債權的實現,還能較快實現債權利益。
同事借我的錢不還怎么辦?
一、同事借錢分情況對待
同事借錢的時候,我們不論借與不借,都會產生后續的連鎖反應。所以,不同的同事借錢,也需要根據客觀情況,綜合權衡后再做決定。
1.什么樣的情況,堅決不能借?
金錢本身不復雜,復雜的是人情。什么樣的情況下,堅決不能把錢借給同事,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情況,給大家提個醒。如果借了,就要做好長期要不回來的準備了。
a.借錢還債的人不能借。這種人經常拆東墻,補西墻。補不上了,就會玩失聯,你的錢也就打水漂了。
b.做非法集資的人不能借。非法集資有風險,承諾的高額利息也只是借錢的誘餌,一旦事發還有可能被牽連,給自己帶來麻煩。
c.用于賭博的人不能借。賭博的人幾乎都沒什么好下場,借錢給同事賭博,只會縱然對方越借越多,窟窿越來越大。這種錢一旦借出去,基本是要不回來了。
d.超前高消費的人不能借。有些人為了滿足虛榮心,會去買一些和自己收入不相符的奢侈品。花的比賺得多,這樣的人借錢后很難保證一定會還。
e.信譽度差的人不能借。有些人借錢時,就說好了還錢時間,但是到了約定日期推三阻四就是不還。把錢借給這種人,糟心的是自己,所以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f.借錢數額巨大的人不能借。每個人都賺錢不易,要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如果同事找你借錢數額巨大,一定要警惕,不論任何理由,超過個人底線堅決不借。
2.什么樣的情況,可以考慮借?
借錢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借錢不還。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把錢借給同事,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情況,如果以下條件都滿足,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出借。
a.對方人品和信譽度良好。在職場中信譽度好的人,首先給予了信任他的基礎,降低了被借人把錢借出后,對方“借錢不還”的擔憂。
b.對方和自己關系確實很好。如果借錢的同事和自己關系要好,直接拒絕肯定會傷感情,不妨了解下具體情況,再決定借還是不借。
c.對方借錢后有經濟實力償還。正常情況下,同事和你在同一家公司上班,薪資情況你也大概了解,就可以判斷借錢后,同事最快多久能還上。
d.對方借錢的數額不多。同事有困難,你能伸出援手,對方一定會感謝你,但也要是你能承受的收不回來的數額,一旦真的收不回來,對自己的生活不會產生影響。
e.對方有正當的借錢理由。和上文中所列舉的“不能借”的情況相對應的,如果同事著急用錢的理由正當,詢問清楚后,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能幫就幫。
f.對方沒有不良嗜好。比如:有些人好賭,借錢就是去賭博,賭輸了繼續借,賭贏了也不會想著還錢。諸如此類有不良嗜好的人,一定不能借。如果對方沒有不良嗜好,借錢后還錢的概率也會大一些。
二、同事借錢之后的幾種可能
雖說“借錢還錢”,這件事天經地義。但在職場中,同事借錢后還是可能會產生多種后果。我總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提前還錢。同事能這樣做,說明在“借錢”這件事上,人品和信譽度比較可靠。
2.按約定期限還錢。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3.闡明理由延期還錢。如果同事借錢后,因為客觀原因無法按時還錢,但是態度鮮明延期到何時一定還錢。對大多數能出借的人來說,有句話,也算數的,后面還的幾率也較大。
4.一次性借錢,多次“分期”還錢。明明借款數額不大,今天還點,明天還點,這樣的人讓人也是很討厭。
5.無理由無限期拖延。這種情況就讓人糟心了,后悔自己當初不該出借。
6.拒不還錢。如果不幸碰上“老賴”,打官司又覺得錢少不值得,還耗時耗力,只能自己認栽。
7.直接玩失蹤。碰見這種情況,除了扎心,真的不知道說啥了。
除了前兩種情況外,其他情況一旦發生,就應該把對方拉進自己的“失信人員名單”,下次再借錢,直接找理由拒絕。職場輕易不要借錢給同事,因為談錢傷感情,甚至可能連朋友都沒得做。
三、同事借錢不還如何處理
1.關系一般直接要
既然關系一般,你能借錢給他,說明你信任他;但是對方辜負了你的信任,借錢不還,說明對方并不在意你。如果到了約定時間對方還不還錢,可以先提醒,看是忘了還是什么原因,如果提醒后還不還,可以私下直接去要。
2.關系還行再等等
關系好的同事,你對他的情況了解肯定也要多一些,出于信任,才會把錢借給對方。而對方借錢不還,也可能真的有什么難處。如果你不是著急用錢,也可以跟對方重新約定好還錢時間。但是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權益,事不過三,多次拖延的人,就沒必要看“關系”了。
3.著急用錢人前催
人生在世,就活一張臉。既然借錢的同事都好意思不還錢,那我們也沒必要顧及他的面子,著急用錢了可以在人前催一下,讓身邊同事都知道“他是個什么人”,一方面給對方壓力迫使對方還錢,另一方面也給其他同事提個醒。
4.數額巨大走法律程序
很多時候,你好心借錢給同事,卻要自己承擔“錢要不回來”的風險。如果借款數額巨大,一定要留下有效證據,最好可以立借據為證。借據是有法律效益的,這是對借貸雙方的一種保護,明確債務關系,一旦發生糾紛也容易解決分清責任。
職場同事借錢,是一件看似日常卻十分棘手的事情。**如果是關系一般的同事,建議提前想好理由,直接拒絕;如果是關系好的同事,確實有困難可以幫,但前提要保護好自己的利益不受損!
無數同事借錢不還的案例,告訴我們好人難當,難怪坊間流傳“借錢的是孫子,還錢的是大爺”這樣的說法。關于職場同事借錢這件事,你身邊有哪些故事,又有哪些拒絕借錢或者要錢的妙招,歡迎評論區互動。
借款人有錢不還怎么辦
借款人有錢不還的,如果擔保人是承擔一般擔保責任的,可以行使抗辯權,在借款人履行后再履行;擔保人還可以向債權人提供借款人可供執行財產的真實情況;如果是 連帶責任保證 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借款人還,也可以要求擔保人還。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 承擔保證責任 的,為一般保證。第六百八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和債務人對債務 承擔連帶責任 的,為連帶責任保證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債權人可以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請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第六百八十八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和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債權人可以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請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