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緩犯減刑的條件(死緩犯減刑的條件是什么)
死緩限制減刑什么意思
死緩限制減刑意思如下:
死刑緩期執行是指判處死刑但是不是立即執行,等到兩年的緩期后,如果沒有故意重大犯罪的,就減為無期徒刑,如果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的,就會減為25年有期徒刑。死刑緩期執行是指重大的刑事案件被判死刑緩期執行的時候。如果后期有減刑的,也必須要服滿一定的期限。譬如死刑緩期執行滿2年之后,就會減為無期徒刑,如果執行無期徒刑期間有重大立功表現的話,會再減刑。但如果被判決了死緩限制減刑,這時至少要服滿25年的有期徒刑,才能減刑。若死刑緩期執行滿2年,減為25年有期徒刑,限制減刑會要至少要服滿20年有期徒刑才能減刑。死緩限制減刑不是不可以減刑,而是要求只能減刑一定的時間。
適用死緩的條件如下:
1、罪犯應當判處死刑;
2、不是必須立即執行。被判處死緩的犯罪分子,在死緩期間或者期滿之后,有三種處理結果:
(1)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2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
(2)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2年期滿以后,減為25年有期徒刑;
(3)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后,執行死刑。
綜上所述,限制減刑意為重大刑事案件判定為死緩時,若后期有減刑,也必須服滿一定期限。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十八條
【死刑、死緩的適用對象及核準程序】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
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什么樣的死緩犯會被限制減刑
法律主觀:
司法實踐中,不是所有的死緩都可以減刑的,減刑是要滿足一定條件才會減刑的,當然還有一部分人是被限制減刑的。一、死緩有哪些人會被限制減刑《刑法》第五十條第二款對死緩限制減刑適用對象作出了明確規定,即僅適用于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只有對符合該情形的案件,并判處被告人死刑緩期執行的,才可以考慮同時限制減刑。因其他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一律不得限制減刑。需要注意的是,《刑法》列舉的7種具體犯罪中,沒有故意傷害罪。對于單獨犯或者共同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不得判處死緩限制減刑,但如果被告人系累犯或者故意傷害行為屬于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的,可以對被告人同時決定限制減刑。從立法目的來看,對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被告人限制減刑,并不是為了單純加重死緩的嚴厲性,而是為嚴格執行死刑政策、限制死刑立即執行提供更為科學的立法依據,創造更為有利的社會條件。即通過延長部分死緩犯的實際服刑期,充分體現死緩的嚴厲性,改變過去“死刑過重、生刑過輕”的刑罰執行不平衡現象。判處死緩并限制減刑,雖不是獨立的刑種,但實際上已成為介于死刑立即執行與單純死刑緩期執行之間的過渡刑罰,是為不須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設置的替代措施,其適用對象實質是那些罪行極其嚴重,論罪本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因具有法定或者酌定從寬處罰情節,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偏重,但判處普通死刑緩期執行又偏輕的罪犯。二、罪犯申請減刑的條件有哪些減刑是刑法規定的刑罰執行過程中的一項措施。是對于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確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現的,適當減輕其原判刑罰的制度。《刑法》第七十八條規定: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通常情況下,死緩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要是沒有故意犯罪的話,那么兩年緩刑期滿就要進行減刑,但如果是被限制減刑的話,那么就會有一個最低的服刑年限。減為無期徒刑的,將不能少于二十五年。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將不能少于二十年。三、死刑和死緩有什么區別死緩是死刑的一種變通形式,不屬于單獨的刑罰種類,這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適用條件、審判程序和刑罰執行方式的不同。1、在適用條件方面,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所謂罪行極其嚴重,一般指手段極其殘忍、后果極其嚴重、性質極其惡劣、社會影響極壞的情形,死緩則適用于罪該處死,但有法定或酌定從輕、減輕處罰的情形;2、在審判程序方面,凡是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人,不管其是否上訴,均須由最高人民法院復核,而死緩則是無論其是否上訴,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復核;3、在刑罰執行方式方面,被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一律處死,被判處死緩的犯罪分子,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后,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死刑。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條68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后,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后執行死刑;對于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并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死緩犯減刑的條件
法律主觀:
死緩犯減刑的條件:2年的死緩執行期內沒有故意犯罪反而有重大立功的。此時,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是固定的25年。在死緩執行期限內,有過失犯罪或者一般違法行為的,也應當減為無期徒刑。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十八條
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
死緩限制減刑的適用要滿足哪些條件
法律分析:1、被判處死緩的累犯;
2、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被判處死緩的犯罪分子;
3、實施有組織的暴力犯罪被判處死緩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對其決定限制減刑。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 第三條 “確有悔改表現”是指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認罪悔罪;
(二)遵守法律法規及監規,接受教育改造;
(三)積極參加思想、文化、職業技術教育;
(四)積極參加勞動,努力完成勞動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八條 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死緩減刑條件是什么?
法律分析:減刑,是指對原判刑期適當減輕的一種刑法執行活動。減刑是指凡受刑事處罰的人,在具備法定的減刑情節時,由負責執行刑罰的機關報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減輕原判刑罰的刑事司法活動,涵蓋了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罰金、緩刑及因主刑減刑后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減刑。條件有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等。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 第三條 “確有悔改表現”是指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認罪悔罪;
(二)遵守法律法規及監規,接受教育改造;
(三)積極參加思想、文化、職業技術教育;
(四)積極參加勞動,努力完成勞動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八條 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死緩犯的減刑條件是什么
法律分析:死緩犯減刑是指對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的罪犯,依法減為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死緩犯減刑的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規定:死緩犯在緩期執行期間,如果確有悔改,2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果確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現,2年期滿后,減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死緩犯減刑,其刑期從裁定減刑之日起算。對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的罪犯適用減刑時,應當由犯人所在的勞改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報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審核同意,然后提請當地高級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八條 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死緩限制減刑的適用條件
法律主觀:
關于 死緩限制減刑 適用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貫徹實施。最高人民法院在《〈 刑法 修正案(八)〉條文及配套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一書中針對死緩限制減刑的適用規定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有利于嚴格 執行死刑 政策等三項原則,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切實遵循了以上三項原則。 1、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旨在保護被告人利益,任何不利于被告人的刑事裁決須有刑法的明文規定為據。根據《刑法》第五十條第二款,對被判處 死刑緩期執行 的被告人,僅在三種情形下可以同時決定 限制減刑 :(1) 累犯 ;(2)因實施故意殺人、強奸、 搶劫 、 綁架 、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7種具體犯罪而被判處 死刑 緩刑 執行;(3)因實施有組織的暴力犯罪而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 2、罪刑相適應原則。刑法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對于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被告人限制減刑,要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作出決定。“犯罪情節等情況” 主要包括犯罪的性質、起因、動機、目的、手段、后果等因素。 3、有利于嚴格執行死刑政策的原則。從立法目的來看,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被告人限制減刑,并不是單純加重死刑緩期執行刑的嚴厲性,而是為進一步嚴格執行死刑政策創造條件。對于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法官在 刑罰 裁量的實際操作層面,通常會考慮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客觀危害層面,即犯罪后果的嚴重程度、犯罪手段的惡劣程度等;第二是主觀惡性層面,即犯罪動機或者目的是否卑劣,是否存在彰顯人身危險性的犯罪前科等;第三是社會影響層面,主要指被害人家屬的態度以及社會的反應。只有在以上方面均達到可以判處死刑的程度,才會判處 死刑立即執行 ,如果在某一方面尚存可恕緣由,就難以作出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 而從實際案例中來看,其實真正在判刑的同時被決定限制減刑的 死緩 犯也不多,畢竟這樣的處罰針對的都是那種罪刑特別嚴重的死緩犯,而此時在限制減刑之后,日后即使可以被 減刑 ,最低的服刑年限也要達到20年才行。
法律客觀:
根據《 刑法 》第五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死緩限制減刑的適用條件
1、被判處死緩的累犯;
2、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被判處死緩的犯罪分子;
3、實施有組織的暴力犯罪被判處死緩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對其決定限制減刑。
一、減刑適用條件與限度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二、減刑以后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緩期執行期滿后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緩期執行期滿后依法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三、減刑申請書交到哪里
1、減刑要由所在的監獄提出,所以首先把申請交給監獄管理部門,他們審批認為合格(所以要和監獄管理機關溝通溝通)的才會向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
2、向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書面建議,法院應當在收到減刑建議書之日起1個月內作出裁定,即作出是否減刑的決定。
法律依據:
《刑法》
第五十條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后,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后執行死刑;對于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并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