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動因是什么(企業進行跨國并購的直接動因是什么)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快速增長的原因
個人以為:
1、政府支持
中國政府現在很希望中國企業能夠走出去
2、資金閑置
隨著樓市和股市的低迷,有的富人有大量閑置資金在手,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渠道
3、降低成本
中國的人力成本在增加,相比之下,國外的很多資源和成本價格低廉
4、移民需要
很多中國人移民國外,有部分通過投資移民的方式出去。即使不是投資移民,如果在國外有屬于自己的產業,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
5、買殼上市
有的中國企業通過購買海外的殼,達到在海外上市的目的,減少了很多的繁瑣程序以及文化上的磨合,降低了成本
6、戰略發展
如聯想并購IBM,吉利并購沃爾沃等
7、并購對價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美國巨額赤字債務評級降低,全球經濟低迷,此時并購,支付的對價成本較低。
跨國并購中橫向并購的動因
跨國并購中橫向并購的動因有開拓市場不完美、產品差異化。
1、開拓市場不完美充分地利用市場的缺陷,例如,為了利用勞動力相對成本的差異,制造商可能會在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收購一家公司。
2、產品差異化:公司經常收購其他國家的公司,以利用其具有高度差異化的產品系列的優勢,購買某些無形資產(如良好聲譽),有助于確保在全球市場上取得成功。
企業并購的動因是什么?如何進行有效的并購。
企業并購的動因是什么?如何進行有效的并購。介紹如下:
企業作為一個資本組織,必然謀求資本的最大增值,企業并購作為一種重要的投資活動,產生的動力主要來源于追求資本最大增值的動機,以及源于競爭壓力等因素,但是就單個企業的并購行為而言,又會有不同的動機和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不同的企業根據自己的發展戰略確定并購的動因。
1、在并購動因的一般理論基礎上,提出許多具體的并購效應動因。主要有:
①韋斯頓協同效應;
②市場份額效應;
③經驗成本曲線效應;
④財務協同效應;
2、企業并購的直接動因有兩個:一是最大化現有股東持有股權的市場價值;二是最大化現有管理者的財富。而增加企業價值是實現這兩個目的的根本,企業并購的一般動因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獲取戰略機會;
②發揮協同效應;
③提高管理效率;
④獲得規模效益企業的規模經濟;
⑤買殼上市;
3、財務動因:
①避稅因素;
②籌資;
③企業價值增值;
④進入資本市場;
⑤投機;
⑥財務預期效應;
⑦追求利潤。
中國企業為什么要走出去 跨國并購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我國要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就必須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在繼續推進“引進來”戰略的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走出去”戰略的主體是企業,既包括國有企業,也包括民營企業,同時還包括混合所有制企業。這些企業內在的追求利潤的動機和外部不斷增強的競爭壓力,使得它們有參與國際跨國經營的動力和積極性。因而,“走出去”應當首先提高國際競爭力。
中國企業在走向國際化時,必須結合自身實際,從管理、技術、融資模式上有所創新,步步為營,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注重企業文化的形成。第一,初期考慮在小規模市場中實施并購,待積累一定和相當的并購能力之后再進入較大規模的市場。第二,優先從合作伙伴中選擇并購對象。如果沒有合作伙伴就不要急于并購。第一步必須要做好內向國際化,與外國企業合作在國內市場上競爭。當合作伙伴較多時,收購機會出現的概率就大。第三,優先以獲取技術為收購目的,選擇規模實力相對較小、存在盈利狀況的業務為收購標的物。如果收購資產能達到目的就不必采取股權收購方式。第四,有效利用國際化專業團隊的能力,尤其是公共關系公司。還可考慮聯合其他機構,共同完成并購交易。第五,并購是一種必須親身歷練才能獲得的能力,穩定的核心人物是關鍵。這個人選必須在并購初期就確定并且全程主持、參與交易過程和交易后的經營管理。第六,要調動目標公司原高管人員的積極性(如升職為董事)。不要一味追求“主人”的感覺,把未經全球市場檢驗的中國企業“真經”傳至各地。
跨國并購的動因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繞過貿易壁壘;(二)獲取戰略性資源;(三)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四)拓展發展空間,搶占國際市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三條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設合并。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手柄,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并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動因是什么
法律分析: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動因是:(一)繞過貿易壁壘。跨國并購避開了國外知識產權保護壁壘,快速進入戰略性行業。近年來,隨著各國關稅的普遍降低,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尋求合法而隱秘的保護工具的國家越來越多,他們為企業出口設置重重障礙,形式表現為:一是進口配額限制,中國企業為擴大國外市場,尤其打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不得不通過并購或直接投資繞開貿易壁壘。這些并購都使企業生產當地化,從而立足東道國,繞開關稅非關稅壁壘,同時也通過兼并減少市場競爭對手。(二)獲取戰略性資源。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國內有限的資源難以滿足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而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對初級形態的資源出口采取限制政策,對石油等礦產資源的需求使海外投資成為中國企業利用國外資源的必然選擇。(三)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在當前跨國公司對我國大規模的制造業轉移中,核心技術空洞化已經成為轉移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的缺失是與自我發展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相比,跨國并購時效強、低成本,特別是當某種知識和資源專屬于另一企業時,并購就成為獲取該優勢的唯一途徑。(四)拓展發展空間,搶占國際市場。中國企業通常采取貿易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但對于歐美高度發達和成熟的市場,新品牌的進入是異常困難的,巨額廣告費用、營銷費用等進入成本是相當高昂的。由于中國企業大多缺乏國際性品牌,使得產品在國際市場銷售不暢,只能貼牌生產賺取低廉的加工費,因此,通過跨國并購盡快建立起中國企業的國際品牌并形成自己的營銷網絡,既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又能迅速有效地開拓國際市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二條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設合并。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并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原因是什么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原因是:
1、為了海外上市,需要海外架構;
2、國內市場飽和,需要拓展海外市場;
3、參與國際競爭,需要通過并購消滅競爭對手;
4、為避免反傾銷、反補貼訴訟的原因,將產品產地進行轉移。
跨國并購是企業進行發展、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種重要途徑。隨著跨國并購的數量與金額持續增加,本文對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動因進行了分析,發現目前促進我國企業進行跨國并購的動因主要包括政府政策的鼓勵、國際市場與品牌的獲得、對于資源與能源的需求以及獲取先進技術。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原因錯綜復雜,在經濟全球化的熱潮下,海外并購不應該盲目,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經濟發展實力,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還要注重并購國的法律法規,利用并購國的法律法規來為企業的并購發展保駕護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二條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設合并。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并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并,合并各方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