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
法律主觀:
個人所得稅 只有 工資薪金所得 和 個體工商戶 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其他適用比例稅率具體可以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稅率表附后)。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三、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并按應納稅額減征百分之三十。四、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五、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不謝。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在個人所得稅納稅稅率中,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的是( )。
【答案】:A、B、C、E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1)綜合所得,適用 3%至 45%的超額累進稅率;綜合所得(工薪勞稿特)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2)經營所得,適用 5%至 35%的超額累進稅率;(3)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 20%。
超額累進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一、2024個稅稅率表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
1.年度不超過36000元的稅率為:3% 速算扣除數:0
2.超過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 速算扣除數:2520
3.超過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 速算扣除數:16920
4.超過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 速算扣除數:31920
5.超過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 速算扣除數:52920
6.超過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 速算扣除數:85920
7.超過960000元的稅率為:45% 速算扣除數:181920
(綜合所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
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5000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
從以上稅率可以看到,如果工資剛好是5000元,那么是不需要納稅的。如果工資超過5000元就開始納稅,工資越高稅率越高,那么納稅金額就越多。
工資一萬元要交多少稅?
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五險一金-起征點-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月收入10000元,起征點5000元;其他扣除0元;專項附加扣除0元;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210元。
稅額=(10000-5000)×10%-210=290元。也就是說,稅后工資是9710元。
二、2024年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
根據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三、個人所得稅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個人所得稅是累進稅率嗎
我國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稅稅率采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
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是根據征稅對象數量或金額的多少,分等規定遞增的多級稅率。應稅數量越多或金額越大,適用稅率也越高。累進稅率能體現量能負擔原則,使納稅人的負擔水平與負稅能力相適應,但稅款計算較復雜。累進稅率具體可分為全額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全率累進稅率、超率累進稅率、超倍累進稅率等多種形式。我國現行的集體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中工資、薪金所得等,均采用超額累進稅率。國營企業工資調節稅實行超率累進稅率。而個人收入調節稅則實行超倍累進稅率。
累進稅率是隨稅基的增加而按其級距提高的稅率。是稅率的一種類型。
累進稅率的確定是把征稅對象的數額劃分等級再規定不同等級的稅率。征稅對象數額越大的等級,稅率越高。采用累進稅率時,表現為稅額增長速度大于征稅對象數量的增長速度。它有利于調節納稅人的收入和財富。通常多用于所得稅和財產稅。
累進稅率的特點是稅額越大,稅率越高,稅負呈累進趨勢。在財政方面,它使稅收收入的增長快于經濟的增長,具有更大的彈性;在經濟方面,有利于自動地調節社會總需求的規模,保持經濟的相對穩定,被人們稱為“自動穩定器”;在貫徹社會政策方面,它使負擔能力大者多負稅,負擔能力小者少負稅,符合公平原則。但在稅基不代表納稅能力時,不能適用累進稅率。以全額累進稅率與超額累進稅率比較,前者累進程度急劇,計算簡便,但在累進級距的交界處,存在增加的稅額超過稅基的不合理現象,后者累進程度較緩和,不發生累進級距交界處的稅負不合理問題,因此多為各國所采用。
累進稅率對于調節納稅人收入,有特殊的作用和效果,所以現代稅收制度中,各種所得稅一般都采用累進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具體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并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一)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二)因自然災害遭受重大損失的。
國務院可以規定其他減稅情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第六條
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計算方法
法律主觀:
個人所得稅 是累進稅率是這樣的。 我國稅 法規 定:對 工資 、薪金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對個體工商戶(含個人獨資企業和 合伙企業 自然人投資者)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 這里以工資、薪金為例來介紹 個稅 累進稅率計算方法.在計算之前先看一下《個人所得稅所附的工資、薪金所得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1500元的 3 2 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過80000元的部分 45 (注:本表所稱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三千五百元以及附加減除費用后的余額.) 舉例:現假設某企業管理人員月工資(所得)為13000元,其中每月按工資額的20%交個人負擔的“三險一金”( 養老保險 8%、 醫療保險 2%、 失業保險 1%、 住房公積金 9%),計算其每月徉交的個人所得稅. 第一步:確定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應考慮二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法定減除費.〈 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規定: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第二個因素是個人繳付的“三險一金”.〈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 按照國家規定,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那么例題中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3000-3500-(13000×20%)=6900 第二步:計算應交稅額.將6900元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分為適用第一級稅率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500元、適用第二級稅率“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應納稅所得額為3000元.余下的為適用第三級稅率應納稅所得額6900-1500-3000=2400. 應納稅額=1500×3%+3000×10%+2400×20%=825 如果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000以上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稅率就要25%,以次類推. 以上就是個稅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原理. 在實務工作中,為便于加快計算,會引進速算扣除數方法.(可參見〈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46號公告〉所附的稅率表.該稅率表對每一級稅率后面有個速算扣除數.如第三級稅率的速算扣除數為555. 簡便計算時:6900×20%-555=825 結果同分級計算方法一致.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四條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三條
第三款規定的所得,適用稅率為20%。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超額累進稅率怎么計算
超額累進稅率怎么計算如下:
土地增值稅實行四級超率累進稅率:
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的部分,稅率為3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的部分,稅率為4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5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60%。
采用超額累進稅率的稅種有個人所得稅,個體經營承包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若征收遺產稅也會實行超額累進稅率的。超率累進稅率。即以征稅對象數額的相對率劃分若干級距,分別規定相應的差別稅率,相對率每超過一個級距的,對超過的部分就按高一級的稅率計算征稅。目前,采用這種稅率的是土地增值稅。地增值稅實行四級超率累進稅率:
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的部分,稅率為3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的部分,稅率為4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5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60%。
1、個人所得稅:中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超過起征點的部分按照超率累進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
2、遺產稅:超過免征額的遺產部分,應該按照超率累進稅率進行征收遺產稅;
3、房產稅:超過免征額的房產部分,應該按照超率累進稅率進行征收房產稅;
4、土地增值稅:超過免征額的土地增值部分,應該按照超率累進稅率進行征收土地增值稅。
綜上所述,超率累進稅率是指以課稅對象稅額的相對率為累進依據,按照超累的方式計算應納稅額的稅率。我國現行稅制中,土地增值稅采用超率累進稅率計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
(一)個人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本人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額,且無正當理由;
(二)居民個人控制的,或者居民個人和居民企業共同控制的設立在實際稅負明顯偏低的國家(地區)的企業,無合理經營需要,對應當歸屬于居民個人的利潤不作分配或者減少分配;
(三)個人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獲取不當稅收利益。
稅務機關依照前款規定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補征稅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哪些個人所得稅適用超額累進稅率
對于哪些個人所得稅適用超額累進稅率這個問題,解答如下, 對工資、薪金所得按月征收,采有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對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經營、租賃經營所得,按年征收,采用五級超額累進稅率。
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超額累進稅率
法律主觀:
職工拿到的 工資 報酬應該是稅后的,也就是實際工資。 針對不同的收入, 個稅 的稅率是不同的。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 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