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遭遇家暴時怎么去求助(家暴未成年怎么處罰)
未成年遭遇家暴時如何求助 未成年時遭受家暴成年以后
未成年遭遇家暴的,應當及時向公安部門報警。或者向加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如果家暴嚴重的,將會對其進行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
《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條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
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后,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未成年被父親家暴怎么辦
法律主觀:
可以報警處理。當自己遭受危險的時候,趕往附近的派出所可以及時避免進一步的危險。如果無法及時趕到派出所,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應該及時報警,請警察介入,可以有效的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條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后,應當給予幫助、處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條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后,應當給予幫助、處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未成年被家暴怎么辦
法律分析:1.找到能夠庇護你的親人一般來說,父母對你實施家庭暴力的之后應該找到對你愛護的親人,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在親人的勸說下,父母會對你的態度好轉很多。如果身邊沒有其他親人,可以聯系遠方的親人讓他們過來保護你。2.親人之外的朋友,老師在舉目無親的情況下,為了避免自己遭受更多的傷害,你應該果斷的選擇離開自己的家,渠道自己能夠信任的老師,或者同學的家里,將遭到家庭暴力的事實告訴他們,當然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家庭暴力出現的更加猛烈。所以躲在朋友家里的時候,還是應該盡快聯系自己的其他親人。3.報警,派出所當自己遭受危險的時候,趕往附近的派出所可以及時避免進一步的危險。如果無法及時趕到派出所,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應該及時報警,請警察介入,可以有效的保護自己不受傷害。4.聯系媒體,曝光到網絡。現在最有力量的方式,就是將自己的遭遇公之于眾,讓大家都知道,在親人不在身邊,警察不予立案的時候,你可以考慮這點,但是這個必將造成你和父母之間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是確實可以避免再次的傷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
第一千零九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二)與他人同居;(三)實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未成年被家暴怎么辦
法律主觀:
未成年人遇到家暴的可以向社區、學校等機構尋求幫助,必要時可以報警。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學校、幼兒園、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醫療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法律客觀:
《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條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后,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未成年人遭受家暴應該如何處理
未成年人也可能會遭遇到父母或是其他監護人家暴的行為,在未成年人遭遇家暴的時候,會給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很多未成年人也不知道怎么處理。那么,未成年人遭受家暴應該如何處理?我為你打聽到了相關內容如下。
未成年人遭受家暴應該如何處理
1.找到能夠庇護你的親人
一般來說,父母對你實施家庭暴力的之后應該找到對你愛護的親人,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在親人的勸說下,父母會對你的態度好轉很多。如果身邊沒有其他親人,可以聯系遠方的親人讓他們過來保護你。
2.親人之外的朋友,老師
在舉目無親的情況下,為了避免自己遭受更多的傷害,你應該果斷的選擇離開自己的家,渠道自己能夠信任的老師,或者同學的家里,將遭到家庭暴力的事實告訴他們,當然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家庭暴力出現的更加猛烈。所以躲在朋友家里的時候,還是應該盡快聯系自己的其他親人。
3.報警,派出所
當自己遭受危險的時候,趕往附近的派出所可以及時避免進一步的危險。如果無法及時趕到派出所,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應該及時報警,請警察介入,可以有效的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4.聯系媒體,曝光到網絡。
現在最有力量的方式,就是將自己的遭遇公之于眾,讓大家都知道,在親人不在身邊,警察不予立案的時候,你可以考慮這點,但是這個必將造成你和父母之間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是確實可以避免再次的傷害。
家庭暴力證據有哪些
1、涉及家庭暴力離婚案件,受害人應保留相關證據,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受害婦女遭受暴力侵害后,及時、全面地收集、保存各種證據,包括:身上的傷痕、帶血的衣物、被打掉的牙齒、揪掉的頭發、撕破的衣服;施暴者的兇器如刀、針、鐵棍、木棒、石頭等。
3、平時注意保留書證、物證,如驗傷病歷記錄、警察筆錄、被破壞的衣物、對方使用的兇器等。
4、受害人在遭遇家庭暴力后向婦聯組織、人民調解組織、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公安機關或其他組織求助或報警,相關的證明或書面記錄可作為證據使用;施暴人因施暴而做出的口頭、書面悔過或保證也可以用作證據。
5、家庭暴力的特殊性,使得一些證人不愿意出庭作證,這種情況下,為維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可向法院申請調查相關證人的證言。
6、未成年家庭成員也可作證,只是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作證可能會給未成年人帶來的傷害。
遭遇家暴怎么辦?
1.找到安全的場所:遭遇家暴時,首要的原則是確保自己的安全。如果可以,立即離開暴力環境,找到安全的場所。可以選擇去朋友或親戚的家里,或者找到安全的住宿場所。
2.求助警方:如果無法立即離開暴力環境,可以直接撥打當地的警察局電話,請求警方幫助。警方會派遣警察前往現場,保護受害者的安全。
3.尋求法律援助:如果遭遇家暴,還可以尋求法律援助,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益。可以向當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咨詢,尋求專業的法律幫助。
4.與親友溝通:遭遇家暴的受害者需要與親友進行溝通,尋求心理上的支持和幫助。可以告訴親友自己的遭遇,并尋求他們的幫助和理解。
5.注意自身安全:在家暴發生時,受害者需要注意自身的安全。盡量避免與施暴者發生直接的沖突,避免采取激烈的行動,以免加劇暴力行為。
6.記錄證據:如果可能的話,受害者可以記錄證據,包括捕捉暴力行為的視頻或照片,并妥善保存。這些證據可以作為法律訴訟的重要支持證據。
7.尋求心理幫助:遭遇家暴會給受害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創傷。建議受害者在遭遇家暴后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尋求心理治療或心理咨詢,恢復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