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殺人是否構成犯罪(間接導致人死亡是否構成犯罪)
間接故意殺人怎么量刑
間接故意殺人罪的量刑是:一般會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殺人行為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間接故意殺人同樣按照法定故意殺人的量刑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間接故意殺人罪怎么判刑
法律主觀:
我國《刑法》沒有間接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只規定了故意殺人罪,行為人間接故意殺人的,應按照故意殺人罪判刑處理,即行為人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間接故意殺人罪司法解釋有哪些內容?
間接 故意殺人罪 司法解釋有哪些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維護農村穩定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 關于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 案件要準確把握故意 殺人犯罪 適用 死刑 的標準。 對故意殺人犯罪是否判處死刑,不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結果,還要綜合考慮案件的全部情況。對于因 婚姻家庭 、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應當與發生在社會上的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其他故意殺人犯罪案件有所區別。對于被害人一方有明顯過錯或對矛盾激化負有直接責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從輕處罰情節的,一般不應判處 死刑立即執行 。要注意嚴格區分故意殺人罪與 故意傷害罪 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殺人與間接故意殺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程度是不同的,在處刑上也應有所區別。間接故意殺人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雖然都造成了死亡的后果,但行為人故意的性質和內容是截然不同的。不注意區分犯罪的性質和故意的內容,只要有死亡后果就判處死刑的做法是錯誤的,這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當予以糾正。對于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手段特別殘忍,情節特別惡劣的,才可以判處死刑。 死亡結果的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如醫生、嬰、幼兒的父母)不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構成。 共謀自殺的行為,在相約自殺的過程中,沒有強制或者誘騙的因素的,不具備本罪之特征,不應定本罪;也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組織和利用邪效組織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衛999•10。20法釋[1999]18號) 第四條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制造、散布迷信邪說,指使、脅迫其成員或者其他人實施自殺、自傷行為的,分別依照 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第八條對于邪教組織和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的犯罪分子,以各種手段非法聚斂的財物,用于犯罪的工具、宣傳品等,應當依法追繳、沒收。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 交通肇事 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國家工作人員 非法拘禁 、暴力致人死亡,從重。(《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 司法人員刑訊逼供致人死亡,從重。以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 監管人員虐待被監管人致死,從重。以刑法》第二百四十八條) 《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5.15): 第九條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聚眾“打砸搶”,致人 傷殘 、死亡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以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定罪,依法從重處罰。對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首要分子,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條、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以 搶劫罪 定罪,依法從重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 搶劫 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2001.5.26): 行為人實施搶劫后,為滅口而故意殺人的,以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定罪,實行 數罪并罰 綜合上面所說的,不管殺人是間接還是故意都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因為傷害他人的性命是要負出代價的,而且對于比較嚴重的可能還會有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犯罪人員積極的配合賠償受害家屬的損失,而且認錯態度也比較誠肯的話,那么是可以從輕處罰的。
間接故意殺人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法律分析: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導致當事人死亡的后果,但主觀上卻放任這種危害行為的發生,從而導致當事人死亡,是間接故意殺人罪。間接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