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侵權是否可以免責



商品侵權是否可以免責
商品侵權是否可以免責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顯示,淘寶購買的侵權白酒不可以免責。查詢中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電子商務法》,您在淘寶購買的商品存在侵權問題,您有權要求賣家承擔相應的責任。淘寶作為電商平臺,對售賣的商品質量和合法性負有監管責任,為了確保維權的效果,您需要保存好購物憑證、商品圖片、交流記錄等相關證據,以便在發生糾紛時能夠提供給相關部門或法院進行鑒定和調查。
一般商家在從經銷商或者生產廠家購入貨物時,自己也不清楚購入法人貨物是真是假的。如果在銷售過程中,被執法部門或者商標持有者發現了你售賣的是侵權商品,那么你肯定會被追究責任。那么在法院上嗎,你如果是真的不知道自己銷售的是侵權商品,是可以避免責任的。那么銷售商品侵權商品免責條件又是怎么認定的呢?下面,就由浙江八戒知產來給你分析一下3中免責條件的認定吧。
(一)銷售不知道是侵權商品情形的判定
在現實生活中,“不知道”包括“的確不知道”和“應當不知道”兩種情形,只要行為人具備其中之一,就可認定為“不知道”。即行為人銷售商標侵權商品時沒有下列9種情形的,應該視為“不知道”。
1.知道銷售的商品上的注冊商標被涂改、調換或者覆蓋的;
2.因銷售商標侵權商品受過行政處罰或者承擔過民事責任又銷售同一種商品的;
3.事先已得到通知或被警告,拒不改正的;
4.有意采取不正當進貨渠道,且價格大大低于已知正品的;
5.在發票、賬目等會計憑證上弄虛作假的;
6.大規模經銷商標侵權商品的;
7.案發后轉移、銷毀物證,提供虛假證明、虛假情況的;
8.偽造、涂改商標注冊人授權文件或者知道該文件被偽造、涂改的;
9.其他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商標侵權商品的情形。
(二)銷售的商標侵權商品屬于合法取得
1.經銷商進貨時履行了法定的檢查驗收義務。
2.經銷商進貨時根據日常生活、經營的基本經驗履行了應盡的注意義務。
3.經營國家專營專賣的商品,采取法定的進貨渠道。
(三)商家說明商標侵權商品提供者時應反映的基本信息
所以,如果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銷售侵權商品的話,你也是可以避免法律責任的。所以在進貨時需要多長一個心眼,以免“被利用”。
法律分析:不能。法律對特殊侵權行為的免責事由作出嚴格規定,免責事由通常包括不可抗力和受害人故意。此外,受害人的過錯、第三人的過錯、加害人沒有過錯或者履行了法定義務也可能基于特別規定成為免責事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第六十四條 注冊商標專用權人請求賠償,被控侵權人以注冊商標專用權人未使用注冊商標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注冊商標專用權人提供此前三年內實際使用該注冊商標的證據。注冊商標專用權人不能證明此前三年內實際使用過該注冊商標,也不能證明因侵權行為受到其他損失的,被控侵權人不承擔賠償責任。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侵權法規定的免責事由包括:1。被害人是故意的;2.不超過防衛限度的正當防衛行為;3.不超過必要限度的緊急避險行為;4.是第三方的過錯造成的。
[法律依據]
《民法》第1174條:損害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第1175條損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第一百一十七條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急,國家機關不能及時保護,不立即采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必要的范圍內采取扣押侵權人的財產等合理措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