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交多久可以住院報銷(成都醫保交多久可以住院報銷)
醫保交多久可以報銷
醫保是否必須交滿三個月才能用,需要分不同情況而定:
1、醫保是首次參保的,并連續繳滿3個月的,次月就可以開始不含補繳年限,可以按規定享受職工醫保的報銷;
2、中斷繳費3個月以上重新參保的職工并連續繳費滿3個月的(不含補繳年限),按規定享受職工醫保的報銷;
3、連續繳費不滿3個月的,不享受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醫療費報銷待遇;
4、斷交三個月之內,重新參保繳費后可以按規定享受職工醫保的報銷,但是中斷期間不享受待遇;
5、若職工醫保中斷后確已連續繳滿5個月,按規定是可以享受職工醫保報銷待遇。
居民醫保卡的用處:
1、普通門診刷卡,參保人員在定點醫院,藥店就醫購藥時,可憑密碼在POS機上刷卡使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卡,但無法提取現金或進行轉賬使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卡可以用于平時到定點醫藥店購藥,在藥店自己買一些藥品是否可以用醫療卡支付;
2、住院刷卡,在定點醫療機構入院時須出示醫保卡和本人身份證(戶口本),出院結帳時按政策比例當場報銷。
醫保交多久可以報銷
法律分析:單位統一交納的醫保是次月可以住院報銷,而個人身份交的醫保一般需要交納半年或一年時間以上,就可以享受報銷待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十六條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待遇標準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交完醫保多久可以用醫保
交完醫保一個月可以用醫保。
從社保繳費的第一個月開始,就可以用醫保卡里個人繳費的部分,到可以用醫保卡購藥或者看病的藥房或醫院就診。一般來說,醫療費用在一年后就可以報銷。不過在首次參保繳費的情況下,使用醫保報銷住院醫療費用通常需要連續交滿六個月的醫療保險費用才可以。
醫保報銷流程:
1、正常情況下,患病需要住院時,拿上醫保卡、病歷本到自己的定點醫院,即可用醫保卡結算。也就是自費部分自己交,報銷部分醫保中心和醫院結算;
2、如果由自己的定點醫院轉到二級或三級醫院的,用醫保卡結算;
3、病情危急,在非自己的定點醫院住院搶救的,5日內到市醫保中心辦理急診搶救病種認定,認定屬于急診搶救病種后,即可用醫保卡在搶救醫院結算;
4、轉外地治療的,經醫院、醫保中心同意,辦理轉診手續。外地發生費用先個人自費結算,診治結束后,備齊資料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報銷;
5、醫保的報銷是按比例計算的,一般在70%不等。其報銷的比例和多少跟自己的檢查和用藥情況,醫療等級等因素有關;
6、參保人在報銷時,需要準備住院就醫所用到的相關資料,如門診病歷本、出院記錄、出院診斷書(疾病診斷書)、住院發票(可以報門診的提供門診發票)、住院費用總清單、醫保結算單、如果住院做了CT、超聲、心電圖等檢查的提供相關檢查報告;
7、出院結算,相關資料提交之后,在醫保報銷窗口進行報銷即可,審核通過之后,所報銷的金額通常會在15個工作日左右到賬。
綜上所述,從交納醫保的人員交納醫保的第一個月起,就可以使用醫療保險卡的錢,到報銷醫療保險的藥店或者醫院購買藥品、看病治療。但是,對于住院期間醫療費用的報銷一般需要一年的時間。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十三條
職工應當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二十七條
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未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可以繳費至國家規定年限。
醫保買了多久才可以報銷
醫保卡里的錢在繳納的第一個月開始就可以使用,但是金額很少。
新參保職工(含中斷繳費一年以上重新參保的)依法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并連續繳費滿一年(不含補繳年限)的,按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滿六個月不滿一年的,按50%執行;不滿六個月的,不予支付。
社會醫療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法規,為向保障范圍內的勞動者提供患病時基本醫療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會保險制度。
社會統籌醫療保險組成:繳費基數為M:員工工資性收入+津貼。單位每年交納8%M;員工個人每年交納2%M;
單位繳費8%M:6.6%M至7%M進入統籌賬戶(1%M至1.4%M進入個人賬戶)---住院費用;
個人繳費工資的2%M: 2%M進入個人賬戶(加上單位繳費1%M至1.4%M)---門診費用。
擴展資料:
醫保卡的使用范圍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用于購藥:參保人員在定點藥店買藥時,可以用醫保卡支付。
2、用于報銷:去醫院看病,不管是門診還是住院,達到醫療保險起付線且在醫保報銷范圍的,可以使用醫保卡報銷。
3、用于看病:參合人員患病時,可以用醫保卡和醫保手冊去定點醫院掛號、就診。
主要的流程為:
持醫療保險手冊和醫保卡-醫院醫保辦登記-審驗證卡-交住院押金-住院-對自費項目需經患者同意并簽字-現金或醫保卡。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醫保
買醫療保險后,多長時間可以報銷
一般而言,單位統一交納的醫保是次月可以住院報銷,而個人身份交的醫保一般需要交納半年或一年時間以上,就可以享受報銷待遇。
辦理住院手續時應將醫保病歷和醫保卡交給醫院住院處,這樣才可以順利使用醫保統籌帳戶,如果因為急診未能當時提交的,應及時將醫保病歷和卡交給醫院。一般情況下,醫保報銷有起付線的,按照醫院不同級別設立不同的住院起付線,等級越高,起付線越高。市內一級及以下醫院為100元,市內二級醫院為200元,市內三級醫院為300元,非本市醫院為400元。沒有達到起付線,報銷是得不到支持的。換句話講,必須在起付線以上才可以報銷。達到起付線以上部分,按規定報銷。另外還有可能有部分藥品不在醫保范圍以內需要自已承擔的),因此在辦理住院手續時還需要交納一部分現金。
醫療保險的報銷是按比例進行的,在不同級別的醫院住院,費用報銷比例不一樣。一般在70%左右浮動。其報銷的比例和多少跟自己的檢查和用藥情況,醫療等級等因素有關。舉個例子就比較清晰了,A類藥品可以享受全報,C類就需要全部自負費用,而B類報80%,自負20%的比例。
打個比方說,住院起付線1000元,500元的自費藥,假如說某人的醫藥費總計5000元錢。報銷85%,自負15%。
則醫保可以報銷=(5000-1000-500)X85%=3500X85%=2975元,這部分錢是不用交的,由醫院直接跟醫保局算帳;
另外還需要個人支付現金=1000+500+(5000-1000-500)X15%=1500+525=2025元,這部分錢是要交現金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么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首次交醫保多久能報銷
一般首次參保次月就能報銷的,中斷后需要再連續繳納滿6個月的醫療才能報銷。
醫療保險指通過國家立法,按照強制性社會保險原則基本醫療保險費應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時足額繳納。不按時足額繳納的,不計個人帳戶,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不予支付其醫療費用。
醫療保險是為補償疾病所帶來的醫療費用的一種保險。職工因疾病、負傷、生育時,由社會或企業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或物質幫助的社會保險。
一般來說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報銷比例也有所差異,以下就北京職工醫療保險保險比例情況進行說明。
上了醫保后,如果是在職職工,到醫院的門診、急診看病后,1800元以上的醫療費用才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50%。如果是70周歲以下的退休人員,1300元以上的費用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70%。如果是70周歲以上的退休人員,1300元以上的費用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80%。
而無論哪一類人,門診、急診大額醫療費支付的費用的最高限額是2萬元。舉例來說,如果您是在職職工,在門診看病的花費是2500元,那么500元的部分可以報銷50%,就是250元。
如果是住院的費用,2009年一個年度內首次使用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時,無論是在職人員還是退休人員,起付金額都是1300元。而第二次以及以后住院的醫療費用,起付標準按50%確定,就是650元。而1個年度內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住院費用)最高支付額是7萬元。
住院報銷的標準與參保人員所住的醫院級別有關,如住的是三級醫院,從起付標準到3萬元的費用,職工支付15%,也就是報銷85%;3萬元到4萬元的費用,職工支付10%,報銷90%;超過4萬元到最高支付限額部分的費用,則95%都可以報銷,職工只要支付5%。而退休人員個人支付的比例是在職(就是上述的)職工的60%,但起付標準以下的,都由個人支付。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不予支付費用的診療項目主要是一些非臨床必需、效果不確定的診療項目以及特需醫療服務的診療項目,包括服務項目類如掛號費等,非疾病治療項目類如美容等,治療設備及醫用材料類助聽器等,治療項目類如磁療等以及其他類如不孕癥治療等。
醫療保險辦理后多久住院可報銷,報銷比例?
通常在單位參保的情況下,參保后有3個月的待遇等待期,3個月之后才能夠享受醫保待遇。
一般來說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報銷比例也有所差異,以下就北京職工醫療保險保險比例情況進行說明。
上了醫保后,如果是在職職工,到醫院的門診、急診看病后,1800元以上的醫療費用才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50%。如果是70周歲以下的退休人員,1300元以上的費用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70%。如果是70周歲以上的退休人員,1300元以上的費用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80%。
而無論哪一類人,門診、急診大額醫療費支付的費用的最高限額是2萬元。舉例來說,如果您是在職職工,在門診看病的花費是2500元,那么500元的部分可以報銷50%,就是250元。
如果是住院的費用,2009年一個年度內首次使用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時,無論是在職人員還是退休人員,起付金額都是1300元。而第二次以及以后住院的醫療費用,起付標準按50%確定,就是650元。而1個年度內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住院費用)最高支付額是7萬元。
住院報銷的標準與參保人員所住的醫院級別有關,如住的是三級醫院,從起付標準到3萬元的費用,職工支付15%,也就是報銷85%;3萬元到4萬元的費用,職工支付10%,報銷90%;超過4萬元到最高支付限額部分的費用,則95%都可以報銷,職工只要支付5%。而退休人員個人支付的比例是在職(就是上述的)職工的60%,但起付標準以下的,都由個人支付。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不予支付費用的診療項目主要是一些非臨床必需、效果不確定的診療項目以及特需醫療服務的診療項目,包括服務項目類如掛號費等,非疾病治療項目類如美容等,治療設備及醫用材料類助聽器等,治療項目類如磁療等以及其他類如不孕癥治療等。按照《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范圍》,具體如下:
(一)服務項目類。
(1)掛號費、院外會診費、病歷工本費等;
(2)出診費、檢查治療加急費、點名手術附加費、優質優價費、自請特別護士等特需醫療服務。
(二)非疾病治療項目類。
(1)各種美容、健美項且以及非功能性整容、矯形手術等;
(2)各種減肥、增胖、增高項目.
(3)各種健康體檢;
(4)各種預防、保健性的診療項目;
(5)各種醫療咨詢、醫療鑒定。
(三)診療設備及醫用材料類。
(1)應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裝置(PET)、電子束cT、眼科準分子激光治療儀等大型醫療設備進行的檢查、治療項目;
(2)眼鏡、義齒、義眼、義肢、助聽器等康復性器具;
(3)各種自用的保健、按摩、檢查和治療器械;
(4)各省物價部門規定不可單獨收費的一次性醫用。
(四)治療項目類。
(1)各類器官或組織移植的器官源或組織源;
(2)除腎臟、心臟瓣膜、角膜皮膚、血管、骨、骨髓移植外的其他器官或組織移植;
(3)近視眼矯形術;
(4)氣功療法、音樂療法、保健性的營養療法、磁療等輔助性治療項目。
(五)其他。
(1)各種不育(孕)癥、性功能障礙的診療項目;
(2)各種科研性、臨床驗證性的診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