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中打架斗毆現象如何處理



校園中打架斗毆現象如何處理
校園中打架斗毆現象如何處理
學校打架斗毆怎么處理如下:
1、首先要讓學生冷靜。當學生發生打架事件時若你正好在現場,要及時喝止動武者,如認識動武學生,可直呼其姓名及喝其停手。要讓學生冷靜,老師先保持冷靜,不要被情緒牽動。
然后嚴厲地要求兩方學生分開。這時候學生處于情緒異常激動的狀態,表現為面紅耳赤,大口大口地喘氣。
如果教師此時采用嚴厲批評的方式來教育學生的話,無疑于給這些學生火上澆油。因此,作為班主任,不妨讓學生在此時單獨冷靜冷靜,讓他們坐坐“冷板凳”。過一段時間,等打架的同學的情緒穩定下來之后,教師再來處理也為時不晚。
2、及時跟進,了解事件的原委。在處理打架事件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學生為何打架,才能及時的對癥下藥。
一般說來,以下兩種類型容易誘發打架事件:一是嬉戲作弄型:青少年常模仿怪異行為、惡作劇、無知、好玩或表現與眾不同心理,而發生破壞公物、欺負同學等動作。攻擊行為較輕微,但發生的幾率最大。
二是主動報復型:因雙方互相有過節而懷恨在心,或仍心存不滿、不平,認為需討回公道才得以扳回面子,消除憤怒,故采取以牙還牙或另有圖謀傷害之舉動,這種情最為可怕:所以等學生的情緒安全下來之后,就要著手調查打架事件的原委。
此時學生已冷靜了,可以較平和地說出整個事情的經過了。但是,盡管如此,學生在解釋自己打架的原因時,往往會推卸自己的責任,千方百計所說事實不一致,不再找目睹整個事件的同學來了解事實的真相,得出較一致的說法,以此為我處理打架事件作好公下的準備。
3、疏導情緒,重建互信。在了解了整個事情經過后,分別針對雙方所犯的錯誤及認錯態度,力求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打架的不良后果。因此該批評時就批評,絕不心軟。當然,教師要善于批評教育架的學生,更要直面指出并批評糾正學生的缺點錯誤。
1、同學間因事發生口角和磨擦,應本著與人為善,互相諒解的態度,及時報告班主任或校治保組進行調解。
2、學生因事打架斗毆,雖未造成明顯傷害,但凡動手動腳者,一律給予留校察看半年處分。若需治療(不住院)其費用由打人者賠償。
3、學生因事打架斗毆,造成住院治療的,除賠償醫療費用外,以開除學籍處分。
4、學生打架事件中,起教唆、策劃、組織他人或引誘社會人員參與行兇的,除開除學籍外,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并承擔事件中的醫療費用和經濟處罰。
5、學生無視校紀校規,經二次以上(含二次)教育不改,繼續出現打架事件,雖未發生傷害,應以開除學籍處分。
6、學生打人造成人體重要部位輕傷偏重,除賠償一切的治療費用外,開除學籍處分,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7、學生雙方發生口角和磨擦不及時報告學校治保組或值班老師,引起打架斗毆的,雙方按其情節輕重和危害程度,分別處理。
8、學生未經批準擅自帶外人進校發生打架斗毆的,雖然本人未動手,但造成傷害的,由帶人者負責。所造成傷害情況,按以上規定處理,外來人員移送公安機關處理。